返回第二百零四章 不战何待(2 / 3)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死看淡,不服就干。

    怕个球!

    郑庄公的命令使得原本心怀愤怒的群臣立马振奋了起来。

    皆高呼“君上之明也矣,臣等谨受命!”

    就连满脑子北进的郑忽也跟着这样喊。

    没办法,现在和宋、鲁、蔡乃至成周开战已经成为人心所向。

    计划终究还是赶不上变化。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但是郑忽心里却在琢磨着一旦开战,郑国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郑国群臣之所以叫嚣开战,左右无非是发泄对几国的不满,同时想要洗刷郑国方才蒙受的羞辱。

    士可杀不可辱嘛!

    但是,郑忽却不能如此简单的考虑问题,战争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获胜扬威,洗刷耻辱,更是为了获利。

    既然此时郑国已经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必定是要跟宋、鲁、蔡甚至天子争个高低的。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郑国受益,让他国受损,这成了郑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思来想去,郑忽认为趁着这个机会继续蚕食成周的王畿或许是个不错的思路。

    原因也很简单,宋蔡的领地不好蚕食,一旦蚕食,接下来等待郑国就是接连不断的报复行动。

    鲁国也一样,而且鲁国与郑国不接壤,没有蚕食的意义。

    算来算去,就剩下天子这个软柿子了,兵不多还没钱,跳来跳去惹人烦,是时候该给他一个教训了!

    到时候郑国联合齐国胖揍宋蔡鲁一顿后,估计天子能指挥的中原大国也就只剩下卫国和陈国了。

    陈国不用担心,估计也是出工不出力,卫国则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所以,这样算下来,天子反而成了最佳人选。

    但问题是,这一切都是计划,真的能如郑忽所愿吗?

    就在郑国群臣振奋之际,齐侯带领着齐国群臣走了进来。

    离开鲁国大殿,齐国群臣一路上也是气愤不已,天子这样搞事情不但是打郑国的脸,也损害了齐国的利益。

    若是此次天子真成功的换下了郑国的诸君,其他的先不说,以后齐国的储君岂不是岌岌可危?

    防微杜渐,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

    就像当年宣王换鲁太子的时候,惹得列国普遍不满,南方的几个国家更是公开和宣王唱反调。

    这不是一件小事。

    是以,齐国自国君以下,没有不支持郑国的,在回来的路上,齐国群臣就开始讨论该如何帮助郑国反对天子的乱命。

    没错,就是乱命,齐国群臣认为天子这样悖谬的命令已经不能称之为诏令了。

    是以,齐国君臣根本就没回自家的馆舍,直接顺道就进入了郑国的馆舍。

    “郑伯!”

    “齐侯!”

    两国国君及两国群臣相互见礼之后,很快又坐到了一块。

    话说,齐侯现在也有些后悔。

    因为此次的曲阜相会,是他应承下来的,郑伯那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过来的。

    本来以为即便出些幺蛾子,事情也不会闹的特别大。

    谁知道王权竟然亲自下场了,还联合宋、鲁、蔡三国打了郑国君臣的脸。

    这一巴掌不单是打在郑国脸上,也打在齐国上下脸上。

    齐国在中间说和,搞成这样,这是一点颜面都给齐国留。

    更别说还损害了齐国的切身利益。

    此时,面对郑庄公,齐侯也是有些愧疚。

    齐侯拉着郑庄公的手道:“此事,唉……”

    “真是使得寡人无颜再见郑伯,惭愧之至,惭愧之至!”

    “此事与齐侯无涉,齐侯毋须放在心上,且齐之助我已多矣,寡人感激不尽!”郑庄公开解外加感谢齐侯道。

    事情本来就和齐侯没多大关系,这是郑国上下都知道的。

    而且人家齐侯对郑国确实没得说。

    从朝正以后就费心费力的帮助郑国请平,后来发现苗头可能有点不对,又召集齐国的智囊帮助郑国出主意,再之后又为郑国摇旗呐喊。

    事情做到如此地步,郑国群臣哪个谈起齐侯,不得竖个大拇指。

    “父君(君上)之极是,齐侯多虑了,忽等谢齐侯及齐国上下襄助之恩!”郑忽紧随郑庄公之后,带领着郑国群臣向齐侯表示感谢。

    “寡人惶恐!”

    齐侯客气的回了一礼。

    之后向郑庄公确认道:“此事郑伯欲如何处置,战否?”

    “事已至此,不战何待!”郑庄公毫不犹豫的回道。

    齐侯点点头,对此也很理解,这事他和他的智囊们在路上已经讨论过了。

    别说是郑国,就是他们齐国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必然会和这几国干一仗。

    这样的事情就没有退缩的余地。

    “既如此,郑伯如有需要,寡人自当全力助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