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九章 终鲜兄弟(1 / 2)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狐突离去后,官寺的正堂之内,就只剩下郑忽、高渠弥和嘉父三人。

    “世子真信人也!”嘉父称赞道。

    郑忽自然知道嘉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当初和曲沃勾连那是得到小子侯许可的,现在他对曲沃的拉拢不为所动,若这样还算不上守信,那什么算得上诚信。

    郑忽冲嘉父微微一笑,道:“忽一日为晋臣,自当守一日之臣节,大夫谬赞了!”

    刚和天子干了一仗的人,说他自己守臣节,这话里能有多大的真实性?

    郑忽他自己信吗?

    别管郑忽信不信,反正是嘉父信了,并且不由得对郑忽好感大增。

    这并不是因为嘉父好忽悠,而是在曲沃益强而翼城日衰的情况下,郑忽最终选择了翼城,这除了能用郑忽是个谨守臣节的人来解释之外,或许再有一点就是郑忽在报答小子侯的收留之恩。

    除此之外,嘉父还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郑忽的行为。

    所谓人往高处走,郑忽若选择曲沃,曲沃能给予郑忽的帮助肯定要比翼城能给予的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己度人,嘉父觉得他要是郑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曲沃的可能性比较大。

    嘉父虽然是翼城的死忠,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曲沃比翼城强,这是晋人皆知的事情。

    他或许会因为此事不忿,甚至是为了维护翼城的面子从来不会提及此事,但事实就是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

    就是小子侯也知道曲沃比翼城强,只不过他从来不说就是了,万一遇见打嘴炮的情况,死鸭子嘴硬呗!

    在外人面前承认曲沃强,一来会有损国君的尊严,二来是在变相的诋毁自家的祖宗。

    不在外人面前说并不代表自己心里没有一杆秤。

    要不然,小子何必拼命的拉拢郑忽,何必听信郑忽的强晋之策?

    “世子过谦了,臣尝闻《易》云:‘厥孚交如,威如,吉。’,自古威易立而信难得,信则上下应之,可以大有也!”

    “今世子进德以忠信,必可吉无不利!”

    嘉父对郑忽的站队翼城不吝以溢美之词。

    事实上,什么忠信,这玩意都是假的,郑忽之所以会选择翼城,那是由翼城自身的条件决定的。

    郑忽和嘉父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也不能怪嘉父,谁能想到这个一脸和善,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窃晋的念头。

    这种至今从未有过的先例,绝对是思维上的盲区,被人忽略很正常。

    郑忽对于嘉父的再次称赞表现出一副矜持的高兴模样。

    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出一副与年龄不符的老成模样,会让人心生防备的。

    “承大夫吉言!”郑忽冲嘉父拱拱手,表示感谢。

    嘉父不敢怠慢,急忙回礼。

    客套话说完,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

    嘉父可没忘记,他来曲沃是干嘛的。

    他可是身负小子侯的重托,来确定翼城以后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郑忽的。

    虽然郑忽方才自称晋臣,嘉父也相信郑忽应该是个谨守臣节的人,但仅凭这么一句话就像小子侯汇报,那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别管怎么说,至少回去好交差。

    “世子既绝曲沃,曲沃必怀怨望之心,不知世子可有应对?”

    嘉父当然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去询问郑忽想要小子侯怎么对待他。

    想要试探别人的态度,套别人的话,也得讲究套路不是?

    而最好的套路,无外乎顺着已经展开的话题,一步一步深入,然后表现出一副为对方着想的样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对方的心里话给套出来。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郑忽自然不可能从这么一句话中就洞悉嘉父的意图。

    不过,他肯定也不会和嘉父谈论的过于深入,嘉父终究是翼系的死忠,郑忽和他交心那不是傻了吗?

    能敷衍就尽量敷衍呗!

    “臣尝闻《诗》云:‘终鲜兄弟,维予与女’,臣离翼之时,君上亦语臣曰:‘子忽虽胜,建大功而实有安危之患,但有踬顿,尔归而告于寡人,寡人国虽小,亦不敢使子忽受困于远方’,今曲沃或将兴师报怨,臣愿代世子言于君上,以全世子忠信之义!”

    这话说的,听起来是挺好听的,中心意思就是小子侯担心郑忽的安危,有什么事,他愿意帮郑忽分担。

    现在和曲沃结怨,正好是能帮助郑忽分担的时候,希望郑忽一定要收下翼城的这份好心。

    问题是,郑忽是那么浅薄的人吗?

    他听不出来嘉父口中某些说恰当也恰当,说不恰当也不恰当的词语吗?

    如果说,嘉父引用的那句诗,还勉强算是恰当的话,那么那句受困于远方,一定是有些问题的。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