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六二章 异样的春耕(二)(1 / 2)  蜀汉的复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起来,从西元65年的十月关彝把王颀忽悠在南中扎根开始,截止到今日,王颀已经在南中以及南中之南晃悠了两年多的时间了。

    对于汉族这个早年侵略性极强,战斗力极其彪悍的凶残民族来,哪里的土地适宜耕种,一般都是会收进来的。从黄河到长江,从长江到珠江,只要适合农耕,管你那块土地上有什么原住民,要么赶走,要么同化,之后大中华就开始在那里种地,从此之后,这里就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

    在东亚大陆,中南半岛对于汉民族来真的是个例外。

    这里土地肥沃,河流众多,气候温暖湿润,一年至少可以种两季水稻,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种三季。但汉民族最多把手伸到中南半岛的北端,之后再往南走就是千难万难。

    究其原因,一是路程远,二是环境差,三就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主体民族京族是个战斗力也很彪悍的民族。至少在现代越南的史书上,抗击“北虏”并且大胜的记载比比皆是……

    (中南半岛早期的历史缺乏可靠记述,比如柬埔寨这地方以前的文化人都是用一种树叶做文字载体,完全无法长时间保存。所以京族到底何时成为中南半岛优势民族还不好讲。)

    两年半前,王颀被关彝那句青史留名忽悠得热血沸腾。关彝回转成都后不久他就组织了一支队伍顺着澜沧江南下。结果因为不熟悉水文地理,在汹涌的澜沧江里差点喂了鱼虾。随行一百余人的队伍,失踪,淹死了七十余人。

    第二年,认真做了准备的王颀再次组织了一支三百余人的队伍南下。这一次倒是到了澜沧江的下游,来到了水域面积无边无际的洞里萨湖附近。结果被这里的蚊虫叮咬后,三百余人集体打摆子(疟疾),大量的探险队员病死,而王颀本人也差点死在了那里。

    这一次无功而返后,王颀痛定思痛,重新放下身段,向周边的南中土著学习各种在密林中生活的经验。关彝在成都也经常写信给予指导。到了西元67年,随着马义那边的玉石挖掘终于取得丰硕成果,越来越多的南中人前来投奔的时候。王颀在马义的帮助下,再一次组织起五百余人的探险队南下。

    这一次南下非常顺利,一行人很快来到洞里萨湖。然后王颀终于发现:这洞里萨湖不过是湄公河暴涨的时候一个倒灌形成的然的蓄洪场所。真正的湄公河其实是在另一个方向。然后他们又调转方向,继续朝着湄公河下游前进。最终在接近湄公河出海口的地方,看到了一大片稻田。

    所谓占城稻,乃是占城地区(中南半岛南部)的人民,经历了上千年的选种育种才人工培育出来的优质稻种。所以在王颀这个时代,占城稻啥的是没有的。但是关彝和王颀需要的并不是已经培育成熟的占城稻,而是需要这里的,具备着和蜀汉内地的稻种有着明显差异的稻种。

    蜀汉的稻种,口感好,产量低,不耐寒又不耐旱,精贵得很。而在关彝看来,在大家都吃不饱饭的时候伺候这样的稻种那纯属矫情。所以他的目标就是:口感无所谓,产量高就好,要是还耐旱就更好——至于耐寒,这个就不奢望了。那是以后在北海道去找到新的抗寒稻种后才能实现的事情。

    而中南半岛的原始稻种,很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所以这一次,王颀成功了。

    时间来到西元68年的月,回到永昌郡不韦县的王颀开始用新的稻种培育秧苗。到了这一年的三月,秧苗已经全部长成,他就开始试着插秧了。

    “土地都丈量好了吧?”

    “回王从事的话,都再三测量过了。全部都是难得的平整土地,一共是四亩。土质也全都是一样的。”

    “善,那就开始吧。”王颀完这句话,就开始脱外套、挽裤脚。

    听到消息赶来看热闹的马义这下子坐不住了:“孔硕兄,您真的要下田插秧?”

    “理当如此嘛,我等既然已经是复兴社的股东,当然要学习孙定烈,只要是自己分管的这一块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躬行前些日子不也是亲自下矿井挖矿么?”

    “这不一样的,马义毕竟不到三十岁嘛。”

    “呵呵,躬行是欺负我老?要不这样,咱们都下田去,看看谁插得好?”

    “呃,好吧。左右,快来帮我卸甲。”

    现在永昌郡官职最大的两位都做出下田插秧的架势了,剩下的什么永昌太守、不韦县长啥的该怎么做,还要教吗?

    一群官员嘻嘻哈哈的提起裤脚下了田,不少人刚一下田干脆就栽倒在田里起不来了,看得王颀一阵火大:“去去去,都滚上田垄去。不要来给本官添乱。”

    然后他转过头,看到在水田里站的稳稳的马义,总算是眉头舒展了一些:“躬行,开始吧。”

    “善!”

    然后两个人就真的像一个老农一般在水田里开始插秧了。

    “孔硕兄,这四亩地你是如何安排的?”

    “嗯,两亩新稻种,一亩成都平原的籼稻,一亩南中的糯稻。成都稻和南中稻我都是精挑细选的产量最高的稻种。成都稻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