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论道(2 / 2)  凤舞隋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回来之后,孔子感叹道:“我以前听说过‘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说法,看来的确是这样啊。”

    然后“至刘汉兴儒,立太学、设五经,使学在郡县”这句就不用解释了吧?

    实际上,是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还是从汉代开始,还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创立了太学,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又兴办了郡县学,私立的书馆、精舍等,又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如今也才开始形成一个稍微健全的体系。

    隋初,文帝杨坚设置国子学、国子寺,置国子祭酒一人,专门管理教育。国子祭酒的属官有主簿和录事各一人,下统“国子、太学、四门(因学校设置在京城四门附近,故名)、书算学,各置博士、助教、学生等员”。

    并注明教师编制和学员额数,国子、太学、四门配置博士、助教各五名;学员人数,国子学一百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学、算学配置博士、助教各两名。学员人数,书学四十人,算学八十人。

    开皇二年(582年)十二月,文帝有“赐国子生经明者束帛”,表示勉励之意,并亲自到国子学去巡视,以提高国子学的地位。

    在强化中央官学的同时,开皇三年(583)四月文帝又“诏天下劝学行礼”,命令州县普遍设置学校,礼祀孔子,这就是隋代的地方官学。

    喜欢凤舞隋末请大家收藏:()凤舞隋末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