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2章 、日奸们(下)(2 / 5)  大穿越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944年提前到了1943年——当时正值日本联合舰队在第一次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之后掉头西征,大举入侵尤洋,轻易占领了锡兰岛;尤民族主义领袖钱德拉.鲍斯率领尤国民军登6果阿港,不仅击退了反攻的英军,还成功策动尤南部数个土邦相继起义;伊朗王国也在此时加入轴心国阵营,并且出兵东征俾路支;内部又有尤国大党趁机召开大会,通过“要求英国撤出尤的决议”

    一片混乱之中,四面受敌、焦头烂额的英国驻映民地当局又使出了昏招,居然强行解散国大党,处决了一批反英分子,又将尼赫鲁和甘地两位著名国大党领袖逮捕入狱,结果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局势,导致很多尤土著士兵相继哗变,整个尤次大6从南到北都在不断爆骚乱。而尼赫鲁和甘地也很快就被暴动士兵救出,开始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变成武装反抗,英国对尤的殖民统治已经呈现崩溃的征兆。

    看到尤战场出现了这样一副极度有利的情景,以东条英机相为代表的日本6军也是心痒难耐,想要跟正在横扫尤洋的帝国狐争夺一些战功。由于联合舰队主力正在跟英国东方舰队激战,无力掩护6军跨越孟加拉湾渡海登6,所以6军只能走6路进攻尤。作为东条的亲信心腹,当时还是中将的牟田口廉也当即秉承上意,在缅甸中部的古都曼德勒集结了三个师团的兵力,再加上昂山将军的一万多缅甸义勇军,合计十万大军,雄纠纠气昂昂地准备出征东尤,直扑英帕尔去也,不让狐和鲍斯的尤国民军专美于前。

    可是,虽然时间提前了一年,但是战场的地理环境依然还是没变——英帕尔是尤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脊的印缅国境地带,乃是举世闻名的不毛之地。从缅甸到东尤之间,山脉幅员达数百公里,高峰耸立,有的高达海拔一万英尺。而且穿越这些高山峻岭之前,在缅甸境内还有着两大障碍,其一是河面宽达一千公尺的钦敦江;另一个是海拔二千五百英尺、幅员有五十公里的明京山脉,这一带是一片林海、土人罕至的瘴疠之地。行军道路只有二至三条,其中距离最短的路线是曼德勒——瑞波——达木——英帕尔——科希马——迪马普尔,但就连这条道路也大部分是险峻的羊肠小路,以曼德勒为起点长达一千二百公里。而且这一不毛地带又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每逢6到9月的季风期,这一地区就会连续数日甚至数周都是瓢泼豪雨不断,所有的河流、溪谷泛滥奔流,道路坍坏,交通完全断绝。

    所以,当牟田口廉也提出战役构想的时候,前线指挥部的全体参谋都一致反对,认为根本无法维持这样夸张的补给线,军队走到一半就得饿死,哪怕饿不死弹药也运不上去。但是,牟田口廉也中将却在这个时候充分挥了鬼畜本色,硬是力排众议,挥舞着大本营的军令强逼诸将服从:“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那怎么能行!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关于此次作战,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过各个细节,并全部解决了。因此,成功该是显而易见的”

    而他的部下则讽刺道:“司令官阁下讨论的细节里,似乎没有把敌人的抵抗计算在内。而且,敌人远在一千二百公里之外,中间都是无人荒野,我军士兵还没夺取到粮食就已经在路上饿死了”

    尽管如此,大本营终究已经下达了作战命令,哪怕是“玉碎特攻”这样的主动作死都只能乖乖执行。所以无论肚子里有多少怨念,前线的三个师团还是开始进行备战动员,绞驹汁地筹备弹药和粮秣。鉴于印缅国境的道路条件极差,很难跑汽车,辎重物资只能主要依靠骡马,但由于准备时间太短,日军根本无法在缅甸就地凑出那么多骡马,当参谋们来找牟田口廉也诉苦的时候,司令官牟田口中将灵光闪现,提出了效法古时蒙古军队作战方法,征大批牛、羊、大象甚至猴子!!!)等动物,一则可以驮运军需物资,二则在军粮缺乏时可以宰杀充饥,一举两得,连干粮准备都可以省了不少——即所谓的“成吉思汗作战计划”。

    然而,这些牛羊、大象和猴子,可不像军骡、军马那样听话,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或者乱走,一旦遇到空袭或是听见枪响,更是吓得一哄而散,背着日军的弹药四处乱窜,造成了大量物资流失,反而加大了日军的后勤危机——开拔出之后,如果跑了一头牛的话,那么日军一个杏的口粮和弹药就统统没了

    就这样,十万日缅联军带着连单程都不够的粮食,外加只有半个基数的弹药,向西踏进了莽莽丛林——由于筹集粮秣和牲口花费了太多时间,在日军开拔出的时候,就已经临近雨季,全体参谋苦劝牟田口廉也推迟作战,等到雨季结束之后再说,然而牟田口廉也硬是一意孤行,认为以大日本帝国武士的脚力,肯定能够在雨季之前走完这一千二百公里的山路,接下来只要朝天放三下空枪,英帕尔的敌人就会投降了。

    结果,这一年的雨季比参谋们预料得还要早,日军主力刚刚渡过钦敦江,瓢泼大雨便已倾盆而下,一时间钦敦江上浊浪滔天、江水暴涨,渡船和概都被冲垮,日军三个师团八万五千余日想要后退也已是不能,只好捏着鼻子继续往前走。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