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七章 视察台湾(下)(3 / 3)  大明官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造船厂就可以扩大到二三千人,按一条船用一百人建造来算,那我们船厂同时可以开工二三十艘大船,一条大船建造期三到四个月,那一年我便可以造出一百艘大船,关键是经费和材料不够,我们无法扩大规模。”

    “经费你不用考虑,我会成立台湾造船署,负责供应各种造船材料。并拨付足够的钱粮,我给你半年时间扩大规模,你需要的一切条件我都会满足。”

    李维正刚刚做出了决定,关掉准备在高丽开京和釜山开办的两座造船厂,整个辽东地区只留旅顺造船郴家,而将造船基地搬到台湾,这不仅是因为热带地区的木质好,适合造船,更重要是,当他禁止台湾渔民下海捕鱼后,渔民们能有另一条谋生之路。

    李维正仔细考虑过,台湾两万多渔民中,妇女和能干活的老人以及另一部分青壮参与了屯田,而下海捕鱼者约有五千余人,一千多艘渔船。禁止捕鱼后,五千多青壮将无事可干,而扩大造船基地,至少可以解决两千余名渔民的生计,至于其他人,他准备将他们全部从军,编进台湾水市,另外成立造船署后,他将留二十艘大船在台湾,考虑开发吕宋的木材运来台湾造船。

    当然,李维正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台湾将来会担负更重大的责任,这时,有亲兵来报,“平安县知县和县丞已经赶到码头,正等候大人接见。”

    曹安国知道李维正要接见地方官吏了,他正好告辞,李维正却一摆手笑道:“你和我一起到宝船去,还有几个副千徊一起去,我有重大事情对你们宣布。”

    宝船的会议室里,七八名军方和地方的官员脸色肃穆地坐着,等待李维正宣布重大消息,平安县知县叫做刘裕,三十岁出头,他原本是辽东都司的一名文书员,前年决定台湾建县,他便被任命为一任平安县知县,来这里已经两年了,他也由一个白胖的男子变得又黑又瘦,当李维正一眼看到他时,几乎就认不出他了。

    “各位,台湾渔民禁止捕鱼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说了,扩大造船工和募兵入伍就是安排他们的生活的办法,军方可以拿出一千顷土地作为给他们补偿,可以告诉他们,禁止捕鱼只是权益之计,以后我会放开,但是无论如何,禁渔令下达后,军方要严禁任何人再下海,若再敢有违反者,可杀一儆百。”

    曹安国站起身道:“大人,我是否可以暂时没收他们的渔船?”

    “可以!”李维正点点头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他看了一融人,又道:“其次我要告诉你们一件大事,我准备从琉球国迁移五千户人家,大约二万余人到台湾来,将全部安置在平安县。”

    李维正刚说完,曹安国和刘袁时惊得站了起来,刘裕抢先道:

    “大人,平安县太小,无法容纳这么多人。”

    曹安国也道:“大人刚刚命我负责禁渔,这不仅是平安县一地,还有台南和台北,现在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我担心我管不过来。”

    李维正笑着摆了摆手,“你们不要着急,听我把话说完,在台湾三县中,要数平安县条件最好,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积广大,更主要是我打算将台湾的重心移到平安县来。所以我才决定把他们全部安置在平安县,当然,以后就不叫平安县了,而叫平安府,下面再新成立三个县。刘知县正式升为平安知府,至于平安千户所。”

    李维正对曹安国笑道:“等琉球岛的两万余人移民过来后,平安所就正式升格为卫,叫平安卫,台南和台北仍然为两个独立千户所,或许将来也会升格为卫,不过我先考虑平安卫,禁渔后,平安卫的军队也将从四千增至七千人,完全可以建卫了。曹将军就是一任平安卫指挥使,其余军官皆官升一级。”

    曹安国立刻率领几名千户给李维正半跪行礼,“属下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李维正点点头,又对刘裕笑道:“你呢!有什么困难?”

    刘曰升为知府,他也没话说了。只得叹口气道:“唯一的困难就是官员太少了,建新县可能会无人可用。”

    李维正兴笑便道:“你放心,我从辽东带了十名太学生,又从琉球移民中挑选了十几名能干且略通文字之人,这二十几名年轻人便是平安府未来的官员,将协助你建府建县。”

    刘裕深施一礼谢道:“感谢大人的厚爱,属下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平安府之事。”

    李维正见他们都能接受了,便再一次叮嘱他们道:“我知道不管是平安府还是平安卫,现在都很混乱。你们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军队要训练水师,要开垦土地、屯田,要负责押运粮食北上,还要监视福建。卫台湾;而平安府也一样忙碌,安置移民,给他们建立新的家园。以后办学劝农、扶助孤寡,也要组织百姓开垦良田、种植茶叶,所有内地官府要做的事情你们要做,许多内地官员不做的事情你们也要做。你们会很辛苦,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

    说到这里,李维正的眼中充满了消,笑道:“三年后我会再来台湾,消到那时,我会完全认不出这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