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09 九一集团(2 / 3)  智能工业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云非这个奶牛的主人,往往会算得很精确,只要稍微有点过盈,就会再找到一头吸奶的牛犊。

    “张姐,接下来我就要说这个问题了。不管是咱们九一重工的财务问题,还是各个企业的协作问题,都是处于一片混乱。介于长期这样下去,对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都不利,我计划在年后开始筹备九一集团,以集团公司的形式来管理九一重工、九一材料、九一航空以及九一研究院。各个公司独立核算,总部成立专门的会计事务所,审计旗下所有公司的财务……不仅在财务上统筹管理旗下各个企业,并且在管理等方面对集团公司下属各大子公司进行指导……”目前看来,集团公司的筹建必须提前。

    如果他旗下的这些资产都由公司管理。花都数控这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就没有容易这样就被骗出去了。

    即使卖掉,也不可能一亿五千万就能够被人搞到手!

    要知道,这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现在一年的分红都超过六千万!而且到后期会越来越多。

    随着摊子铺的越来越大。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即使有着九一重工以及小麦手机厂加上万燕vd的巨额利润支撑,也越来越难以应对各个公司的扩大生产以及各个研究项目的深入进行。

    “成立集团公司?小云,目前咱们各个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不够,成立集团公司之后,咱们缺少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怎么解决?”人才是个大问题。

    集团公司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比各个分公司更强。

    作为云非的舅舅,也是他唯一亲近的有着血缘关系的九一重工副总,蒋建兴最担心的就是云非大量抽调旗下各个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来填充总公司。

    现在很多管理人员都并不是非常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如果不是九一重工的数控设备销售火爆,有着巨额利润♀些问题,早就暴露出来了。

    巨额的利润,掩盖了云非旗下各个公司的弊端。

    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九一航空,一直严重亏损,除了原来从苏联招聘来的机组成员以及空乘,航空公司的管理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云非这个老板。根本就没有怎么理会九一航空这样的亏损企业,都是靠着九一重工的利润养着航空公司。

    “集团公司必须成立,如果有可能,三月份,我们有可能会到首都大学,华清大学,首都科技大学等学校进行一场专场招聘,这个国家人事部以及教育部的答复将会在二月底或者三月初批复我们的申请……”对于这个事情,云非的心中也没有多少底。

    很多毕业生,即使不接受国家的分配。也不愿到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来。

    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现在还在酝酿。

    而国家对于人才的垄断,虽然在逐渐放开,但是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方针出台。

    很多学校都开始在模式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不过那都是针对就国营企业。国家事业单位以及外资企业。

    在国内并不受重视的民营经济,要想到中国顶尖的大学校园里面去招聘这些天之骄子,没有国家人事部的同意以及教育部的同意,云非旗下的这些私人企业,根本就不可能到这些学府里面参加现场招聘会,更加不要说举行专场招聘会。

    “国家会同意我们这些私人企业到大学校园里面举行专场招聘?”吴忠达惊讶了。

    要真是这样,一直困扰着九一重工规模扩大的人才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

    只有被理论跟实际经验武装起来的管理人员,才是最适合九一重工这样急剧扩张的企业。

    “估计在年后,国家的人才方针将会有大动作,或许,以后,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人才卡的太厉害了。当然,招聘会来是一回事情,咱们还是得考虑怎么把这些人才给留下来。别到头来,我们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国家人才政策的松动,经常跟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的蒋建兴也有所了解。

    这个年代,招人不容易,留住人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更加不容易。

    “留住人,这也是个事情,下来之后各个公司的劳资处以及人事部的人讨论一下,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留下,应该不是问题,但是怎么留住那些刚刚从校园出来,满腔热血,想要一出来就受到公司的重视,成为主管部门的领导的单纯孩子,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我舅舅所说,如何留住才是关键的!”对于这样的问题,云非也深以为然。

    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单纯的。

    越是单纯的学生,在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直观认识的他们,总是抱着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八十年代,放弃国家分配到南方沿海闯荡的很多毕业生,甚至是中专生,到沿海,只要一进入私人公司里面,基本上就很容易受到重视。

    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中期。

    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市场化逐渐深入,各个行业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并不是以往那样,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有产品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