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七章 进攻英曼城(2 / 3)  叱咤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张浩天道:“自从巴达托塔城被攻破之后,塔塔罗部被逼得东躲**,只能呆在沙漠里生存,实力一直是最小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伊泰部在不断消弱,而我们却得到了补充,完全可以和伊泰部正面作战,更何况的是,苏日勒终归是害怕阿尔敦愣的,只要开了春,阿尔敦愣让他联合进攻玛木山谷,他绝对不敢不来,倒不如趁现在尽快解决了,今后我们只需要和孛延部对决。”

    嘎尔迪想了想道:“现在伊泰部已经很警觉了,和我们一样,在数十公里的地方就派出了探子,要去偷袭根本是不可能的,而我们对英曼城久攻不下,孛延部的援军必然会赶到,对我们形成合围之势,反而很有可能将我们歼灭于英曼城下,王爷,这样的风险,你要考虑进去。”

    张浩天点了点头道:“我已经想过了,而且也想到了一些办法防止被合击围歼,虽然没法子完全避免风险,但从长远来看,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

    嘎尔迪也知道自己一方目前补给线被截,再加上只能依靠玛木山谷防守,无法放牧,无法长期防御,要是能够打下英曼城,解决伊泰部,那么局面立刻就打开了,当下道:“好,王爷,我赞成这个主意,是不是把伊德勒他们几个叫来商量。”

    张浩天点了点头道:“我会的,你先到英曼城去侦查,看什么地方最容易突破。”

    嘎尔迪点头应是,跟着却叹了一口气道:“恩和森很贪财,倒是容易被收买,只可惜他不负责军事,在我们攻城时,无法用上。”

    张浩天知道嘎尔迪过去结交的都是伊泰部的一些平民,没能接触到负责军事的将领,在这一点儿上,是比不上阿尔敦愣的,当下沉声道:“就算没有内应,我们也能够把英曼城攻下来,嘎尔迪,你去吧,仔细察看地形,五天内回来。”

    嘎尔迪赶紧再次应是,然后便离帐而去。

    等嘎尔迪走后,张浩天立刻召来了哈日瑙海、伊德勒、旭日干、拉克申、希都日古五人,将准备进攻伊泰部的计划给他们说了,这五人都是英勇的好汉,哈日瑙海等人不用说了,旭日干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希都日古是怀着深仇大恨,听说他要主动进攻伊泰部,打下英曼城,当然不会有谁提出异议,张浩天便吩咐,让他们和平常一样训练防守,只是由哈日瑙海带着五百人去附近砍下一些树木,做攻城用的云梯,而上次玛木山谷一战,孛延部的人还留着一些铁盾,也可以派上用场了。

    五天之后,哈日瑙海已经带人做了三百多架三十米长的云梯,而嘎尔迪也回来了,并且带来了新的情报,那恩和森虽然不参与军事防守,但对英曼城的情况非常熟,完全想不到塔塔罗部会进攻英曼城,被嘎尔迪套话,透露出了一个消息,在英曼城的四面之中,东城门是防守最薄弱兵力最少的,而据嘎尔迪自己的观察,随着伊泰部的战士一次一次的伤亡减少,整个伊泰部弥漫着一种悲伤之气,斗志并不高,一但受到猛烈的攻击,并不难以击败。

    在这五天里,张浩天已经拟定了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就在嘎尔迪回来的当天下午,把六大将领全部叫到主帐分派任务。

    这一次,他将玛木山谷里可以作战的七千名战士分成了三部,第一部一千人,由旭日干带领,严守玛木山谷,不让敌人趁虚而入。第二部则由拉克申带领两千新塔塔罗部战士,配以熟悉圣陵禁区地形的几名塔塔罗部老人,然后再分兵成两队,分别在善巴拉城与巴达托塔城前往英曼城中间的路途上活动,让敌人误会塔塔罗部再次用声东击西之计设伏,不敢大胆增援英曼城。为张浩天率领的第三部四千战士尽量争取时间,避免受到两部夹击之危。

    在这整个计划里,第一部与第二部几乎上是不会发生战斗的,因此第三部是最重要也最关键,张浩天调派的全是手中的精锐之士,而时间上是晚上八点出发,凌晨到达英曼城展开攻击,整个战斗务必在天明前结束,如果不能成功,便只能撤回玛木山谷了。

    旭日干与拉克申各自去安排自己的人手出帐而去,而张浩天、嘎尔迪、伊德勒、哈日瑙海、希都日古则留在了帐中继续商量,由嘎尔迪交代伊泰部的军力分布情况。

    伊泰部共有十七个族,其中上千人的族群有五个,其余的族都不大,而且也很分散。五个大族中,有三个驻扎在英曼城侍候护卫苏日勒,共计五千人,另外还有莫牙族与白里夏族驻扎在英曼城的东西两翼。不过,这是伊泰部过去的情况,自从上次被塔塔罗部设伏攻击损失了两千多战士之后,英曼城内又调了八个小族进入,总人数比过去还略多一点儿,大约在六千多人左右,能够作战的战士超过三千。不过上次英曼城外的莫牙族和白里夏族避过了打击,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一遇到情况,至少可以各自派出五百人增援英曼城,因此不得不防,必须派出人阻击。

    安排好之后,各自准备,当夜幕降临之后,和过去一样,在谷内搭起了祭台,由乌恩其的大徒弟鲁特瑞杀了牛羊祭天跳神之后,战士们列队开始出发,旭日干的第一部留守,而拉克申的第二部先走,虽然估计在黑夜之中,孛延部人搞不清状况,不会贸然强进,交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