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一章 危境仍存(2 / 3)  叱咤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有可能的变化,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

    漫长的等待中,两天过去,去取武器的塔塔罗部人开始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不过,却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那就是往返的成功率,在嘎尔迪派去的两千人中,据格格木那边的统计,有一千四百余人顺利到达了他那里取到了武器,可是回来的只有不到八百人,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塔塔罗部人在来回的过程中被巴斯的人发现遭到了不测,不仅失去的性命,而且还丢掉了从格格木那里取到的武器。

    在这些人回来之后,张浩天便再也没有派人穿越圣陵禁区到伊麻山脉格格木处取武器了,因为他知道,巴斯的人肯定已经有了准备,会派更多的巡逻兵与明暗哨阻止塔塔罗部得到精良的现代武器,如果强行再派人,返回的成功率会更低,他不仅会失去精壮年的塔塔罗部战士,而且还会白白的将大量的武器送到巴斯手中。

    不过还好的是,格格木派来了一名叫做夏达莫的少校军官,此人精通各种武器,将对塔塔罗部战士进行训练,让他们尽快的掌握,快速的提高战斗力。

    尽管很难从格格木手里再拿到武器了,但现在的塔塔罗部拥有的现代武器数量达到了一千九百余枝,子弹数十万发,虽然还比不上北雄帮人,不能贸然发动进攻,但实力比起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第三天的上午,张浩天让哈日瑙海抽了两百名身体强健,头脑灵活的塔塔罗部战士出来,让夏达莫少校在山谷的北侧对他们进行现代武器的训练,然后再由他们去教其他的塔塔罗部战士。

    在夏达莫少校训练这两百名塔塔罗部战士的时候,张浩天也去看了。

    夏达莫少校已经让人将塔塔罗部现在所有的武器种类都放在了空地上,而他最先讲解的就是从格格木那里运送进来冲锋枪,说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冲锋枪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积累的经验能超过俄罗斯,而ak47与svd则是俄罗斯冲锋枪家庭的代表,也是大多数国家进口量最大的常规武器之一,这野牛冲锋枪,是ak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的儿子卡拉斯尼柯夫和svd设计者的儿子德拉贡诺夫在九十年代共同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步兵作战的大型冲锋枪,弹匣能够容纳六十七发子弹,因此名为野牛,由于是俄罗斯两大枪械设计巨头的儿子联袂出击,当时也传为枪坛佳话,在连射率与精准度上都超过了ak47。

    在介绍了野牛冲锋枪之后,夏达莫少校立刻拿起了从北雄帮人那里缴获的冲锋枪,这种枪的外观和野牛冲锋枪差不多,但枪管更长一些,弹匣更大一些,他告诉大家,这是俄罗斯的勇士冲锋枪,而这种枪是俄罗斯目前最新的突击战武器,将野牛冲锋枪性能全面升级提升了,射程也超过了野牛,可说是当今世界最精良最先进的冲锋枪,但是由于这种枪才研制成功不久,而且没有大规模生产,俄罗斯是不向各国出口,偶尔有黑市交易,价格也在野牛的三倍以上。

    听到这里,张浩天当然明白,经过百年的积攒,陈青山所拥有的财富绝对是极其惊人的,这次为了替儿子报仇制定出了“灭绝计划”,当然是不会记一切代价,这种勇士冲锋枪别说只比野牛冲锋枪贵三倍,就算是十倍他也肯买。

    跟着夏达莫上校又讲了从格格木那里拿来的重机枪与塔塔罗部战士从北雄帮人那里缴获的重机枪,和冲锋枪一样,北雄帮人用的都是目前最先进最贵的。

    空地上还有格格木专门给他送来的反坦克破甲弹与对空的尖刺式导弹,只是很可惜,这两种武器格格木那里也很需要,只给他各配了三枝肩扛式的发射架,每枝三个弹头,但运到圣陵禁区后,反坦克破甲弹还剩下两枝六个弹头,对空的尖刺式导弹则剩下一枝三个弹头了。

    看了一个上午,张浩天回到了主帐,叫来了伊德勒与希都日古,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各带三千人负责部落饮水的运输,沙漠外的水源虽然都有北雄帮的人守着,过去不敢去夺取,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有了近两千枝现代武器,就可以采取偷袭直升飞机基地的办法去袭击守水源的北雄帮人,还有,如果遇到了落单的,也能将之诛杀,在目前还不能与对方硬拼的情况下,那就先打一打游击战与消耗战,然后再寻找新的战机。

    在沙漠里又过去了一个星期,这个星期伊德勒与希都日古一共袭击了六处离沙漠最近的水源地,由于在武器上并不吃亏,而北雄帮人缺乏草原作战的经验,塔塔罗部战士在几次袭击战中的损失都不大,反而又缴获了五百余枝勇士冲锋枪与四十余枝重机枪,而陈青山显然也知道塔塔罗部人的力量已经有了增加,这样分头守住水源容易被个个击破,因此便撤回了守水源的人,甚至连沙漠的边缘也不守了,而是把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了巴达托塔城以南的二十公里处。

    对于陈青山将人聚于这一地带,张浩天心里一直是有疑惑的,于是和格格木联系,让他用军事卫星仔细的扫描一下那里,看陈青山的人到底在做什么,而格格木告诉他,现在军用卫星的使用率非常高,很多紧急的敌情都需要仔细扫描,但会尽快安排出来,等到扫描完毕后,就立刻向他禀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