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章 出兵华北(一)(3 / 3)  重生之民国岁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布了如下命令:

    一、在北平附近的三十七师自今日开始在西苑集结,应于明日集结完成;

    二、为了对上述集结进行警戒,置石友三部队一部于八宝山附近,待三十七师集结完了后翌日撤退。

    当日下午三时,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又再次前来拜访宋哲元,商定三十七师撤退保定附近,由赵登禹部队接防。宋哲元等为保持地盘最终完全答应了霓虹军提出的丧权辱国的条件。

    同时为了担心怕刺激到日本人,同时也为提防他人夺权,又命令对归他节制的已经到达保定的孙连仲、庞炳勋两部,不允许他们再北上。

    当远在武汉的蒋中正从匆匆赶来报告的戴笠的口中得知,宋哲元根本没听他的命令,绕过中央政府,单独与霓虹军签订和约的消息时,不禁拍案怒骂道:“娘希匹,不成体统!我已再三声明倭寇不重信义,宋明轩仍一意孤行,大兵压境之际不思备战,撤除北平城防不说,还与日本人签了和约,谁给他的这个权力?”

    蒋中正确实冒火。自事变爆发后,他已连电华北,表明了中央将倾力抗战的决心,并多次提醒华北方面的二十九军勿对霓虹军抱有幻想。尤其霓虹军大批部队频繁调动,并于六日派遣香月清司就任华北霓虹军司令官,替代了患病的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蒋中正更是认定了大战随时都将爆发,因而几乎天天电示华北,并以过去数次霓虹军毁约为例,告诉宋哲元别太相信霓虹军,尽快向霓虹军发起攻击。可到头来,宋哲元不但不战,反而还自作聪明,还是背着他与日本人签了和约。

    “告诉宋明轩。”蒋中正对侍从二室主任陈布雷吩咐道:“撤除北平城防是十分危险的,也是错误的,马上要改正过来。另外对日本人,要刻刻严防,步步留神,勿为所算。另外通知他们把协议签定的经过迅速报上来。”

    说完,蒋踱到窗前,沉吟片刻,补充道:“告诉王外长,再发个声明,凡地方未得中央许可所签之协议,一概无效。”

    陈布雷和戴笠走后,蒋中正心情仍旧烦乱。过去两年,宋哲元奉他之命与日本人虚意周旋,每次对日本人让步也是他默许的。可时至今日局势大变,虽然还没有正式宣战,但是淞沪和华中已经打的不可开交,上海和南京都已经失守了,而宋哲元却再三抗命,步步后退,与中央背道而驰,如此下去,何以维持中央政策之一致,何以面对国人。

    如果说在淞沪会战时期,蒋中正还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干涉,采取又战又和的策略。但是国际社会却是无动于衷,南京失守后,唯一肯调停的德国大使陶德曼带来的日本人的条件,那就是要他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对此,蒋中正无论从个人或民族观念考虑,都是至死难以接受的。就他本人来说,不少史学家认为他从小就孤傲、倔强,从来不愿受人管束,今日又贵为一国至尊,要他对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称臣纳贡,他如何能接受呢?!加之他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和丰富渊深典籍的顶礼膜拜和坚深信仰,使其更具有东方文化中心的优越感;在蒋中正看来,泱泱文化古国,焉能臣服倭寇!所以他早就铁了心的准备抗日了。

    但是,盘踞在华北的西北军、阎锡山集团和韩复榘集团却不听他的指挥,在淞沪会战时期,就调不动他们的兵。蒋中正知道,仅凭电报宋哲元是不会听的。比起桂系、粤系和川系的那些地方势力,蒋中正内心更看不起他们。

    上海丢了,南京丢了,华北绝不能再丢了。而且绝不能在他们的手中白白地便宜日本人。在此大敌当前的局势下,蒋中正决心派遣自己的中央军北上。

    蒋中正按响了桌子上的电令,向进门来的侍从军官命令道:“速叫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徐永昌。”说完,蒋中正又沉吟了一下,道:“另外,把陈立夫也一块儿叫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