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2 / 2)  大国之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我们的临时政府体制究竟是实行总统制还是内阁制呢?”这个时候,宋教仁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对于宋教仁的问题,在座诸位还真的不好回答。要知道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普遍有两种,一种是议会共和制,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等权利,责任内阁制下的总统只有虚位,没有实权;而另一种总统制就不一样了,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帅三军。两种制度下总统的权利截然不同。

    闹了这么多年革命,此时更是将要成为总统的孙中山显然很清楚这一点,理所当然的是选择总统制了,谁愿意做个台上有名无实的傀儡啊?

    孙中山选择总统制,可宋教仁却不乐意。此人是典型的书生意气,理想主义者,拿着上学到的那些生搬硬套,顿时滔滔不绝的开始向在座诸人讲述内阁制的好处。可他也不想想,当时的中国有几个识字,谁知道民主是个啥啊!

    对于孙中山和宋教仁两人的分歧,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提请让各省都督代表表决通过。虽然如此,但是因为即将建立属于革命党人自己的临时政府,这样的喜悦之情很快就冲淡了此前会议上的种种不快。

    第二天,黄兴、宋教仁前往南京,纷纷开始为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确定政府体制的事宜游说各省都督代表。作为四省地盘的实际掌握者,手中握有四票的共进党,理所应当的成了同盟会首先游说的目标。

    赶到成都的肖沐白,收到王宠惠从南京发过来的请示电报,只是稍稍看了我一眼便同意了同盟会那边的建议。要说这个时候,革命党人这边虽然人才济济,可是细说起来,还真没有谁的威望能够盖过孙中山的。

    12月29日,各省都督代表会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十七张有效票中,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

    1912年1月1日,星期一,孙中山身穿黄褐色呢质军服,头戴嵌有红边的军帽,从上海哈同花园乘马车到达上海北站,乘坐专车前往南京。沪宁线上,每到一个车站,都会看到上万民众集合在那里,目送孙中山通过,高呼”共和万岁“口号。

    当天,抵达南京的孙中山正式宣誓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一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