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节 箱子(2 / 2)  奇宝疑踪之当阳地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因素,否则玉鼻肯定不在这里。

    绕着石台转了一圈,我也没看出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就准备把匣子弄开,庞老二倒没过多的关注匣子,而是被石台本身所吸引了,他叫我先不要动匣子,然后打着手电蹲下来看石台的正面,我也跟着看了看,石台上刻满密密麻麻的小字。

    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干等,我在三谭院的时候基本不沾手字画一类的生意,因为这里面水很深,如果没个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就贸然扎进去,赔死都不多,所以看见这样的古文我就无视之,由庞老二去解读。

    趁庞老二看石台古文的空当,我从背包里把金饼拿出来观摩,要说起来,老祖先们心思也很细致,他们在存放这些箱子之前做了很科学的处理,不但箱子被密封,而且金饼外部包裹了一层保护层,完全与空气阻隔,所以这么长时间下来,金饼没有受到一点侵蚀,刮去保护层后就露出金灿灿的原貌。这大金饼子非常瓷实,拿回去一人打条一斤多的金链子还有富余。

    我拿着金饼子玩了二十分钟,庞老二才看完石台上的字,我问他有什么发现,他告诉我,村长没说谎话,付通就葬在这里。

    “就在这里?”我左右看了看:“那怎么看不见?”

    庞老二指了指石台上的黑匣子说:“这里是付通的骨灰。”

    “骨灰啊,姓付的思想还挺超前,一千多年前就响应火葬制度了。”

    “这上面的记载挺有意思,你知道四道门那里刻的弥勒佛是什么意思?”

    “弥勒佛嘛,就是个佛爷,庙里不是也有吗?”

    “不光佛教里有弥勒佛祖,摩尼教也信奉弥勒佛为光明之神。”

    “二哥,你扯远了吧,怎么又冒出来个摩尼教,付通是祈仙教的人嘛。”

    “这上面写的很清楚。”庞老二指了指石台说:“当年付通受郭琼委派到这里发展祈仙教势力,开始几年付通干的很卖力气,但后来他接触了一些摩尼教教徒,反倒被对方同化了,个人宗教信仰发生巨大变化,只不过忌惮郭琼,所以不敢公开叛教。”

    我只知道摩尼教是起源于波斯的一个宗教,由西域传播到中国。后来翻了翻有关书籍才知道,当时的人信奉的大多是佛教,摩尼教为在传教时不受政府压制和民众的排斥,不得不做一些必要的变通,比如把佛教中的弥勒佛作为膜拜的神明,以便于在佛教盛行的地区立足。甘肃在唐代属于陇右道,聚集了相当一部分西域人,其中不乏摩尼教的忠实信徒,付通原本是来传教的,没想到意志不大坚定,被拉到了摩尼教的阵营。

    “付通表面上还是祈仙教在西北的主事者,所以祈仙教事发后,他**而死,吕贺两个弟子想方设法收敛了付通的遗骸,等这件事慢慢被人淡忘后才悄悄安葬在这里。”

    我饶有兴致的跟庞老二讨教了半天才想起此行的目的是找玉鼻而不是考古,庞老二说玉鼻肯定不在这里。

    “二哥啊,我刚才还兴高采烈的,你这一盆冷水泼的有点太突然了。这里已经是地洞的终点了,要是没玉鼻,咱们还能去那儿找啊。”

    庞老二拍拍我的肩膀说:“别急,我们分析分析,墨玉上标记的地洞路线图是它的原貌,肯定不会有错,改建地洞的人十有**是付通的徒弟,他们不管怎么改,都是以原有的地洞为基础的,你想想,墨玉上只标明终点是两个比较大的空间,但从第一个空间开始,到这里一共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多出来的两个空间一定是改建的时候挖出来的。”

    我仔细想了想,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地洞被改建时多挖了两个空间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身处的终点很可能并不是地洞原来的终点。

    “郭琼来这里藏了玉鼻以后才雕刻出标记墨玉的路线,这就说明是他先来,改建地洞的人后来,否则墨玉不会和地洞的实际路线不符,由此可见,玉鼻还藏在地洞原来的终点。如果我猜的不错,这里和放箱子的地方是后挖的。”

    “如果这里是后挖的,那地洞原来的终点就是第一个空间和放尸体的空间?”

    “应该就是这样。”

    “哎呀二哥,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那咱们回去找吧,你觉得玉鼻不会是在放尸体的那个地方吧。”我想起那一叠一叠的人骨就浑身发冷,明知道这些就是一堆没有生命的骨头,但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恐怖,我可以不相信有鬼,但我不能不害怕。

    庞老二笑了笑,说:“只有看了才知道,走吧,咱们抓紧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