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一章 蜀中水军(2 / 3)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容易有什么规则,很可能就让6羽讨不到什么便宜了。

    言归正传,话说刘备帐下诸军师,在战前即已交换过心得,自然在分工上也很有默契。诸葛亮负责在蜀中应付南方蛮族後,随即北上,和庞统负责拖住祁山战事,6羽负责从斜谷撕开战局,徐庶就专心对付荆襄战场。

    当然出力最多的就是6羽,凭著自己的“优势”和对地理的掌握,还筹画了几件重要的事:王平是他往斜谷关前找到的;陈宫和陈登也不能当省油的灯,一个到南方接替诸葛亮,一个透过秘密管道赶往天水去,还有李恢这个看起来不怎么样,日後的镇南大将军,也在6羽的安排下,兼程差往交州去办事。

    以数字来看,徐庶的工作最不轻松,面对的曹操麾下五个军团过四十万大军,手中能用的只有四个兵团约十万人,仅对方的四分之一;在谋略上又得和曹昂战败後,建议曹丕不退反攻襄阳的“毒士”贾诩和司马懿,以及辅佐曹彰的沮授斗智。

    幸好张辽、赵云皆深谙兵法,有勇有谋之将;庞德在评价上亦不亚於曹军的“五子良将”,所以荆襄战局才能在逆转後,逐步恢复寸土,履行了徐庶之前所说,“决不失去寸土”的承诺。

    庞统和诸葛亮也不轻松,面对祁山曹营中以第一谋士郭嘉为的众多谋士,和三倍於己的军力,同时还得把後勤作好,工作相当吃重;不过幸好6羽不负众望的攻取斜谷,拿下长安,让他们少费了点苦心。

    “帝国统一的三战大场,以第一场最为惨烈。帝国最後获胜的原因,在於四位军师通力无间的合作。反观曹、孙二军,不仅步伐相异,连曹营中亦是如此,三子领军彼此不合,谋士各怀暗算,导致後来战局逆转,坐失逐鹿良机,拱手将胜利相让。”

    《帝国简史》

    江陵城内,臧霸正忙著安顿好一切,准备明天就按徐庶的安排,率军北上协防襄阳。此时亲兵来报,长江上游有近百艘战舰接近。

    臧霸立即登上城头观望,只见战舰上旗帜大书“刘”。

    臧霸喜道:“是蜀中水军!快点准备迎接!”

    战舰停靠好,为二人登岸,向臧霸作揖为礼,报上姓名,一为黄权,一为庞林。

    臧霸笑迎道:“同在主公帐下,今日方得相识,黄大人不必多礼了。”

    庞林,臧霸识得,乃庞统族弟,庞德公之子,世居襄阳,娶荆州大姓之一的习氏女为妻,恩爱异常。

    刘备入蜀後,6羽用了三坛“石上清泉”要庞统把这个与蔡瑁齐名、擅长水战的族弟给请来。不必说庞统有酒品没人品,何况又不是亲弟弟,出卖了又如何。

    黄权原是刑部尚他领兵作战的能力。按“前世”的说法,刘备率军伐吴,沿长江直趋而下,每战必胜,靠的就是黄权、庞林带领的水师。

    後来彝陵之败,也是因为不听黄权劝告,执意要他领水军上岸扎营,舍己之长自暴其短,才被6逊从6路击败。

    在6羽和诸葛亮不懈的努力下,终於请出一直不愿出仕替刘备效命的刘巴,刘子初。这人相当有才干,却是谁也不买帐。而且不知怎么地,他相当讨厌刘备,只要刘备出现的地方,他一定躲得远远的。

    前後十三年,从荆州向北又向南,几次遭遇生死,好不容易来到益州,没想到刘备入主益州。刘巴气得不行,只能称病闭户。6羽推测,刘巴大概极不喜欢招摇遥自命的人,所以才对刘备有此“误解”。

    费了不少唇舌,一再以“为百姓请命”的理由,终於让刘巴肯出山。

    6羽先请刘巴规划经济措施。

    他提出三项建议: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境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6羽要马良认真执行,果然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此时6羽才实施下一步的计画,由刘巴这个连刘备都不买帐的铁面人担任刑部尚书兼主簿,黄权则调任镇海将军,和副将庞林一起训练蜀中水军。在蜀中秦家的支持下,由西南方伐来一批上等柚木,配合6羽和徐老怪合作的“明”,打造了一批战舰-以生铁为主体(不易被凿穿),外覆以木材,再涂上明矾水和树汁等6羽“明”防火材料(其实是他“前世”得来的知识),又利用齿输原理作出脚踏螺旋桨,能在江面进退迅疾。舰上装置了投石机(用於远攻),和利用弹簧原理作出来的铁挝(系上铁索,用於射穿敌舰,近身攻战)。

    至於训练地点,6羽选在巴州附近,因为此地为严颜地头,保密较易,不乏可调动的人手。6羽在周围广布哨所和暗探,并尽量设法多方淡化此事,希望有日能收奇兵之效。

    对於水军成员,6羽要求“贵精不贵多”,最後只组训了八营二团,命名为“剑龙兵团”和“犄龙兵团”(光听称呼就知道,一擅攻一善守)。

    经过一年的训练,蜀中水军可谓脱胎换骨,战力不凡。

    面对江东水军的进攻,荆州水军在汉阳差堪抵挡,在长沙则於交州水军来援後,也只能勉强和对方打个平手。看来该是轮到蜀中水军上场的时机。

    诸葛亮在领金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