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起点(2 / 3)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张松先是点点头,继而有些担忧的道∶只恐黄公衡等人从中阻挠,将如之何?

    法正看了张松一眼道∶可藉口张鲁之危,劝刘季玉引刘使君兵马入蜀相助。刘季玉胆小,必然同意。若黄公衡等人阻挠,可以义劝之、以利诱之。到时兵马入得城来,也由不得他们不答应。

    张松听了,欣然笑道∶吾明日便保举公出使荆州,能否请动刘使君,就看孝直的手段了。

    法正微微一笑道∶此事便包予我身上。只是同行还需一人,可让孟子庆与我一同前往。

    张松笑道∶子庆不服刘季玉已久,此番必然答应。说著叫人请孟达前来。

    少倾,孟达至,两人向他俱言欲献益州於刘备之事。

    孟达闻言大喜道∶吾料刘璋无能,已有心见刘使君久矣。

    三人计谋已定。第二日,张松来见刘璋,言道∶昨日张任将军又连派三封加急军报前来,言张鲁十万大军日夜攻打葭萌关,关上只有不足三万士卒,且多老幼,张将军虽为我蜀中第一名将,然亦是辛苦为难,还望主公早作打算。

    刘璋闻之,却不在意,只道∶你抽调兵马,派人前去支援就是。些许小事,何来烦我?

    张松低下头道∶前日南蛮出兵犯境,後来川西四族又行反叛,蜀中兵力已是抽调一空,实无人马可派。

    刘璋听了,这才有点著急道∶似此地步,如之奈何?

    张松道∶荆州刘使君,与主公同宗,仁慈宽厚,有长者风。曹操亦甚惮之,何况张鲁乎?主公何不遣使结好,使为外援,如此可以拒张鲁矣。

    刘璋沉默不语,半晌方叹口气道∶父亲在时,曾出兵荆州,恐他记恨在心,不肯前来。

    张松微微笑道∶前次乃是曹操之计,刘使君早已知道,故虽围我大军,仍不予以加害,甚且礼送先主回蜀。由此可见其未放於心上。主公今正可藉此机会,重修两家之好;若两家联手,则远近无敌矣。

    刘璋听了,面有喜色道∶如此,谁可为使?

    张松答道∶为使者须能动之以情,晓之以义,故非法正、孟达,无可往也。刘璋点头称善,随即召二人入廷,修书一封,令法正为使,先通情好;次遣孟达领精兵五千,於州界迎玄德入川为援。

    正商议间,突然一人自外入内,汗流满面,大叫曰∶主公若听张松之言,则川蜀四十一州郡,己属他人矣。

    刘璋闻言大惊,急视来人,乃是府下主簿黄权,黄公衡。

    刘璋追问道∶玄德与我同宗,吾故结之为援;汝何出此言?

    黄权不由有些焦急,乃道∶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兼有陆羽、诸葛亮、庞统、徐庶、陈宫之智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太史慈、甘宁、张疗、魏延为羽翼。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刘备安肯伏低作小?若以客礼待之,又一国不容二主。今听臣言,则西蜀有泰山之安;不听臣言,主公有累卵之危矣。

    张松听了,不由冷笑道∶前次汝困於万军之中,若非刘使君放尔等归来,汝焉有今日在此大放厥辞之举?当日先主公困於绝境之中,刘玄德要夺我西蜀基业,易如反掌,何必等到今日?

    黄权闻之,面红耳赤,却道∶这乃刘玄德讨好之策。先主公恩泽被於西蜀,虽遭包围,众军倘若一拼,刘备军未必能讨好。何况於图我西蜀,则北有曹操进窥,蜀地百姓亦必起而抗之,故卖个人情给先主公,非其真心也。万望主公不可因小恩小义,失却祖宗基业。

    张松冷笑道∶方今曹操正在河北大战,分身不暇,东吴南有山越之叛,分其兵力;刘备军威行南地,纳交州於治下,兵力鼎盛。若真图我西蜀,大可趁我三面受困之际,长驱直入,亦不为难;现却如何不来攻伐?以同宗之故,不忍为之。此亦可见其仁义之处,正可为我依侍。今公衡此言,恐刘备来欲加害於己,诚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

    黄权又惊又怒,正要辩驳,刘璋却已挥手,示意两人住口,随即道∶玄德与我分属兄弟,必不忍图。昔刘表死,蔡瑁兄弟窃据荆州,刘崎求助於玄德,乃复荆州。时玄德能取而不取。後刘崎虚位以待,玄德仍不肯受,恳求至三,方许代为领之。吾不似刘崎,则玄德岂会前後矛盾乎?吾意已决,公衡不必多言。

    於是无人敢再反对。刘璋便遣法正、孟达前往荆州,请刘备率军入川救援。

    交州南海郡。

    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南海郡落入刘备军手中之後,比以往热闹多了。岭南气候宜人,而且地广人稀,加上刘备军的良好政策,大量的移民迁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岭南本是物产富饶之地,许多奇珍异宝都是中原所没有的,以往只是由於士家徵收大量的苛捐杂税,设置了重重关卡,以至於天下客商畏如虎途。刘备军控制交州後,撤销了所有的苛捐杂税和大多数的关卡,嗅到商机的各地客商蜂拥而至,南海位於交州几条大江的会合处,自然成了货物集散的中心。

    此时南海郡的街上人山人海,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