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幽州民情(2 / 2)  混在五代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候甚至还有水田,而且不管是种稻种麦都稳居幽州上田。这一切也只能等到朝廷收复幽州之后才有了改变,皇庄将这些荒草地重新辟为水田,沟通温榆河开挖了许多灌渠,用各色水车翻水入渠灌溉,只两三年的时间就让这片田地又变成了上田……尽管水田归皇庄所有,收获的稻米却是优先供给了整个北平府,多的才会转输河北州县或者运到渝关榷场贩往辽国,所以这些年虽然幽州屡经扩建人烟稠密,米价却并不腾贵……”

    “他们还说到……大周的税赋比契丹人定的低了许多,徭役也没有那么沉重,而且多数徭役都是选在农闲时修河开渠,总是对地方生产有利的,佃户们都乐为朝廷效力;至于幽州城的扩建,朝廷不仅选在了农闲时节,而且还有钱粮报酬,民间更是踊跃……近年来朝廷颁行新税制,多数小民的税赋更为减轻,这些人都交口称颂陛下是彩虹以来的圣君呢就算如臣妾家这等大族,因为新税制根据名下田土提高了税率,税负有所加重,他们却也对朝廷毫无怨言……”

    郭炜一直安静地看着赵淑媛小口地嚼着杏肉,轻声地转述着她从族人那里听来的话,直到这时候才插了一句嘴:“税负加重了,家中的收益自然就会比以前减少,怎会对加税的朝廷毫无怨言?”

    “臣妾是不明白的呢这一切都只是听他们说的,不过言谈中肯定没有一丝不满,臣妾对此倒是可以确定。”赵淑媛转头看了看郭炜,然后继续说道,“好像是说北平府税负最重的其实是皇庄,而且其他大族固然税负重了一些,却也还有造福桑梓德行纯茂科的左谏议郎作补偿,反而是皇庄只承担税赋而没有左谏议郎的名额,叔伯祖们都说了,既然有皇庄在前,其他大族也无怨意,戚里就更不能让朝廷为难了……再说有州府整修河渠,军府守边安定百姓,田地出产比契丹人占据的时候高了许多,尽管税赋略略地加重了一些,其实族中的收益并没有减少。”

    郭炜安慰地点了点头叹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啊朕拟定这样的新税制,本来就是因为体恤小民,求的就是地方安定促进民间治产,朝廷财税增加一些又能用于增强军力摒除外患、增修河渠回馈百姓……如今朝廷的财税有明显的增加,而税负最重的大族的收益也没有减少什么,这可就是标准的双赢了!不,是多赢,甚好甚好”

    感叹了一番之后,郭炜又看着赵淑媛说了一句:“朕听闻杏子不宜多食,多食伤人……也不知道对不对。不过杏肉之酸足以倒牙,朕却是知道的,贵妃还是少吃几枚桌上还有樱桃、桑葚,无须只认着杏子来吃。”

    “臣妾贪嘴,却是让陛下担心了。”赵淑媛羞羞地一笑,随后就主动转回了话题,“就是关于朝廷此次北伐辽国,叔伯祖们也没有什么忧惧和聒噪,对于赵阔那厮潜往灵州倡乱,提到的时候都是切齿痛恨。幽州安定了十多年,众人均乐在其中,不过许多老人对以前的战乱年月仍然记忆犹新,对灵州可能出现乱局而招致百姓流离都是感同身受。至于朝廷预备兴师伐罪,那些听闻的老人都感叹得很,尤其是有家人被契丹兵掳去的,莫不摩拳擦掌欲待到军前效力。”

    “这么说确实是民心可用了?也对,华夏以农为业,百姓原本不会热衷于征战,不过身边有契丹这种恶邻,弱时固然卑服,但是稍有喘息之机就可能仗恃着轻弓快马肆虐民户,幽州百姓自然受其荼毒甚重,就算再怎么不喜征战,却也不会拒斥襄助朝廷大军去消灭这个战争策源地。”

    郭炜轻声地感叹着,并没有察觉自己不经意之间冒出来的新名词,不过赵淑媛也已经习以为常就是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