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我与惠丰成了兄弟(3 / 3)  重生之大清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门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

    康凡说道:“俄人对吾东北垂涎已久,此地形势比之天津更为凶险。然朝廷一干重臣懵懂无知,避战之意尽显,之前签定《中俄密约》便是明证。诺大之东北,如再不图变,大好河山将顷刻尽落俄人之手!”

    惠丰叹息道:“吾等尽力而为吧。”

    “不能‘尽力而为’,要一定而为!”康凡在风雪中握紧了拳头。

    寿山脸色凝重地说道:“好一个‘一定而为’!”

    康凡于是召集众人确定了瑷珲辖区的具体建设规划,由惠丰主持工作,山西各界给予大力支援。寿山从当地驻军中抽调来2万人,做为建设的主力军并和惠丰尽心尽力地做着份内的其他工作例如筹集资金、后勤供给、行政干预等,为规划的实施创造了一个相当有利的合作环境。

    此时,清政府授权俄国修建的中东铁路已经动工将近2年了。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是俄国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修建的从俄国远东城市赤塔起穿越我国东北地区到达俄国太平洋沿岸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铁路的一段,在中国境内的铁路长达1500公里。

    清政府之所以同意俄国这一要求,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俄国曾帮助中国成功阻止了日本霸占中国辽东半岛的企图,有功,所以才做出这一愚蠢的“友好举措”。

    但俄国是出于想自己独占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不愿让日本染指的战略考虑才这么做的,清政府如此而为无疑为俄国日后吞并中国东北地区埋下了祸根,是赶走了狼却招来了虎。

    而瑷珲辖区在这种形势下就只能做为一个孤立的地区在俄国的围堵中发展了,真正是危机四伏!

    因此,康凡将建设瑷珲辖区的工作放在最优先位置进行,所有与这里的建设工作发生交叉的工作都要让道。用于远程通信的无线电通讯站在瑷珲城建成后,从晋军常备军中抽调的一个通讯连进驻瑷珲通讯站,执行任务,使相距遥远的瑷珲与太原建立了畅通无阻的信息联系,极大地方便了两地间工作。

    年后,坐落在瑷珲城中的一个大型军工联合企业首先得以开工建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