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我一定会打回去的(2 / 3)  重生之大清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工企业在得到充足的原油供应后,部分企业将原来的煤改油生产方式改为直接炼制原油,使各种成品油的产量又得以提高。这样,做为内燃机时代最重要的能源问题便顺利解决。

    这次作战行动如果达成作战目的,就将使山西、直隶与广袤的东北地区真正的连成一体,实现稳固控制,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盛京、吉林被俄日两国军事介入,虎在山西与黑龙江之间,致使存在巨大的不确定因素的烂摊子。另外,安全局的情报工作和参谋部的作战部署、后勤保障等工作组织得相当出色,显示了极高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一切事宜均已齐备,只等康凡下达作战命令了。

    当时,英国为在亚洲牵制俄国的扩张而大力扶持日本。做为英国的铁杆盟友,日本海军更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英国制造的当代最先进、最强大的6艘排水量万吨以上的一等装甲战舰,实力相当强大。因此,在开战之初就摧毁了俄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取得了渤海、黄海制海权,有力的支援了陆军作战。

    1905年1月2日,经几个月的惨烈激战,在双方损失兵员总数超过十万人之后,驻守旅顺的俄军向日军投降。

    3月10日,日军取得奉天会战的胜利,占领奉天,并进据盛京省铁岭、开原等地。俄军败退至四平街地区,苟延残喘。

    5月27日,从波罗的海出发的俄国海军增援舰队无法通过由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取捷径前往亚洲,只能绕行南非好望角到印度洋再到太平洋,致使其经历了长达220天的艰苦海上航行后才抵达日本海域,筋疲力尽、士气低落,战舰吃水线以下的舰体长满水生物,航速大大下降,削弱了战舰完成战术动作的能力,在对马海峡被早已在家门口精心备战多时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全歼,史称对马海战。

    当年,俄国国内爆发1905年革命运动,无心再战。日本也由于这场战争的巨大消耗,国内资源枯竭,无力再战。至此,双方大规模军事行动都不得不停止。

    “我们的时机到了!”康凡兴奋地对惠丰说道。

    惠丰也同样兴奋。当下,两人进行了分工:惠丰坐镇瑷珲城,统一指挥、协调作战保障事宜并统兵负责黑龙江边境的防御任务,而康凡亲率晋军和黑龙江的机动部队共12万人遂行进攻作战。

    1905年6月2日,康凡命令晋1师为左翼,晋2师为右翼,自己率领晋军其他部队和黑龙江机动部队的2个骑兵师、4个步兵师、2个炮兵师等坐镇中路,一路南下,对俄军不宣而战,兵锋直指败退至盛京省四平街地区的俄军主力。

    晋1师和晋2师这两个装甲机械化突击群行动迅速,在1周之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别从东西两侧完成了对俄军的钳形夹击,两个师的前锋部队会师后,这把“钳子”立即开始合拢,像两堵铁墙分从两翼向俄军挤压过去,摧枯拉朽般地把俄军防线撕扯得七零八落,将其坚固防御地域、重炮阵地、弹药囤积地、各级指挥通讯机构、后勤补给站点、交通枢纽等尽数摧毁,致使俄军未及有效反应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和作战组织,陷入了小部队各自为战、补给断绝的不利境地。

    康凡率领大部队从这两个师围成的北部钳形开口展开进攻,实施合围。

    当代世界强国还停留在蒸汽机时代,他们的军队也只能停留在枪战时代,以人力、畜力、枪械和少量火炮等装备为主。战场上造成敌我双方伤亡的主要手段是各种枪弹,主要武器是步兵手中的手动单发弹仓式步枪,机枪的装备数量很少,各型火炮的装备数量还要更少。以1904年10月开始的俄日沙河会战为例,21万人的参战俄军只装备有32挺马克沁机枪,17万人的参战日军则装备着12挺哈奇开斯机枪。

    而山西已经进入内燃机时代,由于以重工业为基础的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军事科技等都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因此晋军就得以先行跨越枪战、炮战时代而进入到全新的机械化作战时代,各式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化装备、大量的各式火炮等成为主战装备。

    两个时代的巨大差距,导致日俄两军与晋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没有可比性。再者,日俄两国经过长时间巨大的战争消耗,均已是强弩之末。这一切前提条件让晋军的进攻作战就像做游戏一样的轻松:突然参战的晋军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以“虎”式战车车载82野战炮和机枪的凶猛火力开道,搭载着手持能够快速射击的02式冲锋枪的步兵的“豹”式装甲战车随后跟进,对俄军展开了一边倒的血腥杀戮!这些刀枪不入、越野如履平地、喷吐着致命火舌的装甲怪兽漫山遍野地快速开进,俄军哪里见过这样的情景?!本就被日军的“肉弹”和“人海”战术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又面对晋军如此恐怖的“铁火”突击,脆弱的战斗意志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四平街一战,晋军与友军全歼俄军主力近10万人,其中一多半是主动缴械投降的俘虏。此战中,晋一师的周师长亲率16辆“虎”式装甲战车突破俄军层层阻击,在6个小时内狂奔2百多公里,一举将设置在四平街火车站内的俄军总指挥部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