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七章 火红年代(2 / 2)  神级大人物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一个项目,预计将在今年12月开始安装各厂设备,主要有炼钢厂、炼铁厂、焦化厂、轨梁厂、线材厂、板材厂、钢管厂……预计最早投入生产的炼铁厂将于明年春夏之交投产……”

    听完雷正龙的专业报告,考察团饶有兴趣地到了那几个“大阶梯”的其中之一实地参观。

    这个大阶梯占地两千多亩,正是规划中的炼钢厂所在地。

    时间是正午,这儿有几千工人,一起吃着午饭。

    考察团一行也到了这个尘土弥漫的大工地,和工人们一样,吃起了大锅菜。

    建设工人们做的都是重活儿,所以伙食开得不差:米饭、包子、咸菜、猪肉炒土豆丝。

    从美国来的考察团成员,都很有美国人骨子里的那种牛仔精神,他们早就被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所感染,在工地上和工人们挤到一起吃饭。

    让谢念诚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孔令英和宋美美这两个巨富子弟,居然也可以和满身臭汗的工人们挤到一起吃饭,还相谈甚欢。

    简单的午饭后,按照原计划,是该到重庆城区休息了。但考察团的人都意犹未尽,纷纷提出要到江边已经建成的那几个厂区去看一看。

    在有些荒凉的峡谷中,一根根凌空耸立的大烟囱在不断地喷吐着白烟,这是整个四川第一座现代化发电厂。在雷正龙和电厂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厂里的设备和生产环境,然后一行人来到了工厂前面的一块平地上。

    站在这里,面前就是汹涌澎湃的川江,滚滚波涛如同万头猛狮,从大家眼前呼啸而过。从这里看去,一队队参加参加钢铁基地建设的大军,正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

    江面上,无数小船载着人员和设备,在不同的工地之间来回穿梭。

    哈里森问道:“四川还没有修通铁路,我看这里的机械设备也非常少,钢铁厂那么多的大型设备,光靠土路和人力,能够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吗?”

    雷正龙回答:“省政府给我们下了死命令,这钢铁厂的建设是抢时间、争速度的战备工程。为了加快建设步伐,我们将调集更多的人力,在德国专家的指挥下,把所有的大型设备化整为零,拆卸成零部件状态,通过各种方法把这些部件一件一件运上去,抵达目的地后再一个一个地安装。各位现在看到的这个电厂,就是这么建起来的!”

    “这个电厂,面临川江,背靠大山,地面狭窄,整个面积只有12000平方米,而且都是坚硬如铁的岩石。我们从实际出发,顺山而建,将平坡式电厂改为阶梯式,将室外式升压站改为室内半敞开的大厅式,其他辅助设施也见缝插针,分层错列,这样终于顺利将这座大型电厂建在了坡地上。”

    “我们的工人为了安装这些设备,天天跟着德国来的专家身边学艺,前段时间,天天下雨,我们的工人有的给工友们撑伞、有的给设备撑伞,硬是一天都没有停工,只用了半个月,就把发电机全部安装完毕。”

    “架设电网,我们没有专业设备,全靠人力,项目组专门调配给我们五万工人,大家没日没夜干了半个月,现在,上面的工地全都通了电!”

    离开发电厂,美国考察团的商人对今天的经历都是毕生难忘。至此,来四川之前他们对四川项目所有的疑问全都烟消云散,现在他们只是有些遗憾:为什么四川政府选择了德国进行重工业的合作!

    他们的遗憾,随着一路向西,越来越深。

    重庆到成都,一路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戴着安全帽、赤膊着上身,在烈日下投身建设。

    能够供卡车双向通行的公路已经修通,大多数路段已经开始铺设水泥。

    从公路上可以看到,路的两边到处都在平整土地,那都是给未来的轻重工业项目准备的厂房地址。

    哈里森团长由衷感叹:“谢总司令,我很庆幸在这个时候参观四川的建设,这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