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备战哈尔滨(2 / 3)  大明的天空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帝国入解这些情况,已命帝国军火工厂日夜加班,为这次的哈尔滨战役赶制武器弹药。并命令帝国新成立之空军,调200架战斗机,300架轰炸机来哈助战。明天,第一批重机枪和火炮便会抵达哈尔滨,同时来的还有帝国新任炮兵司令祖弼上将。”蔡锷听完步震东的话说道。

    “哈,老祖升炮兵司令啦!”邓廷祥听了高兴的说。

    第二天,从吉林方向来的火车上,那一幕震憾人心的景象是哈尔滨人难以忘怀的。只见一门门火炮,高昂着炮口,屹立在列车的平板车体上,这便是帝国支援哈尔滨的帝国105毫米“怒龙”式火炮和155毫米"暴龙“式火炮。而那几节厢式车厢则没有人注意了。这一天,运送火炮的列车一辆接一辆的进入哈尔滨。每天次都会有那么几节厢式车厢挂在列车的最后,所有人都认为那运送弹药的。

    黑江军第十二军的武器演练声上,一阵阵“嗒嗒”的声音回响在宽大的场地中,只见在场地边上,一挺高大粗猛的重机枪正在欢快的扫射着。一颗颗粗大的弹壳从枪体的抛壳口被甩了出来,远处的木靶在子弹的打击下纷纷粉身碎骨。这是帝国兵器部新研制出的发身11.7毫米弹药的,气冷式可更换枪管的07式新式重机枪。看那粗大的子弹,如果打在人的身上,就会将人一撕两半。

    黑龙江军参谋长步震东看着机枪的扫射,是一个劲的叫好。这种07式重机枪是帝国兵品部门跟据马克沁重机枪改进而来,枪身和枪管布满如同风冷式发动机的散热片,没有采用水冷而是采用气冷是因为他们认为在战场上取水方便所至。他们跟据朱启睿05式轻机枪可列换枪管的原理,也采用可更换枪管,该枪携带两根可更换枪管,以供在枪管打热之后可以更换。

    07式重机枪枪管长737毫米,全枪长1198毫米,重量55公斤,35发装弹板供弹,发射速度600发/分钟,子弹初速:740每米/每秒,标尺射程2400米,最大射程4500米。帝国这次运来了07式重机枪300挺,05式轻机枪1000挺,以供哈尔滨防守之战。

    到了晚上,哈尔滨车站更是繁忙,一车接一车的部队、粮食和弹药被送进哈尔滨,这让车站的工作人员很是疲惫,幸好军区司令部派来了一个师的后勤保障部队人员来接手,不然车站人员就是不忙死,也会累死。

    晚,12点,黑龙江军区作战室,录属黑龙江军区的部队主官都已居坐。而且祖弼上将已经到了。他带给邓廷祥一份任命,这份任命是晋升邓廷祥为上将军衔的命令,而且任命他为哈尔滨地区卫戍司令,责任就是保卫哈尔滨。

    现在所召开的便是哈尔滨地区保卫战的战前会议。“起立,司令到。”一声口令声大声响起。所有正坐在长条桌前的军官们都闻声而起,立正肃立于桌后,等待着邓廷祥进门。

    邓廷祥与祖弼、车震东、蔡锷等人快步走进了作战室。邓廷祥来到长条桌的顶端位置,双手做出让所有军官坐下的手势,军官们看到手势纷纷坐了下来。

    邓廷祥开口说道:“诸位,相信大家都已了解了总参关于在哈尔滨地区展开保卫战的设想,这次会议就是划定各位驻防区域和相应所担当的职责的会议,希望各位将军回去后,立刻将所属区域的防御作好。总部命令我们的是做好哈尔滨的三个月的防守准备,但我命令你们要做好的是半年的防守任务。希望各位将军不要贻误战机,在关键时刻拉稀。”邓廷祥最后的语句出现了调笑的语气。

    “明白了吗?”邓廷祥说道。

    “明白了。”所有的在坐将军答到。

    “好,现在由总参蔡参谋宣布帝国总参的命令。”邓廷祥示意了一下蔡锷。

    “是。”蔡锷响亮的答到,他起身向所有人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打一个文件夹。大声念道:“帝国总参谋部第一号作战命令:原黑龙江军区所属各部,现编成远东战区作战部队,部队司令长官邓廷祥上将,参谋长祖弼上将,蔡锷上校为参谋室主任。任命邓廷祥为哈尔滨卫戍司令,负责哈尔滨的保卫工作。祖弼上将同时组建远东军炮兵纵队,任司令员。原黑龙江军区参谋长车震东继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负责黑龙江全省防御,各卫戍区尽听所辖。”

    “命令:黑龙江第一、第三师,编成远东第一军,李景林为第一军军长,阚朝玺任参谋长。黑龙江第二师、合江第一师,编成远东第二军,赵恩臻任第二军军长,高维岳任参谋长。嫩江第一师及黑龙江边防总队,编组成为第三军,郭松龄任第三军军长,窦联芳为参谋长。吉林省第三师、安东第四师,编成远东第四军,汤玉麟为军长,张作相为参谋长。辽北第一、辽宁第二师编成远东第五军,万福麟任军长,吴俊升为参谋长。同时兴安省军编成远东第六军,军人为兴安卫戍司令官吴俊升,参谋长马洪祥。远东炮兵军纵队所属,从各军中抽调。此令,帝国总参部。”

    在坐的将军们都感到很惊讶,但也都感到这个结果是必然的。因为现在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已经集结了帝国的有10个师以上的部队,人数多达20万以上,帝国肯定会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