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千里大溃退(2 / 3)  大明的天空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特勤队都派了出去,并电令黑河、呼玛、逊克等地的卫国军,密切注意俄清联军的撤退动静,随时报告。

    但直到现在,各地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这让朱启睿很是着急。

    6月4日,上午9时,一份电报让朱启睿真的是急了起来。原来,哈尔滨卫司派出侦察机,在五大连池发现了俄清联军的撤退部队,而且

    俄清联军分成了两股,一股朝着七星泡方向前进,看样子是要从黑河地区撤退,一股朝着人伊春方向前进,意示从嘉荫县退出明境。

    朱启睿大喜,忙命部队加速追击,并电命黑河卫国军前出孙吴阻击敌军。

    黑河王绍宽部接到电报后,忙率黑河卫国军5000余人向孙吴县前进,并通知呼玛胡峰部进行支援。

    6月5日,王绍宽部经100多里的急行军赶到孙吴县,设立阻击阵地。下午,大批俄清军队便已从大路上压了过来。王绍宽命令部队一阵

    机枪招呼过去,俄清撤退的部队乖乖的停下了脚步,随后,俄清联军的士兵在军官的招呼下,向着王绍宽阻击阵地发起了猛攻。一下午的时

    间,王绍宽部打退了俄清部队7次的进攻,而其部队所剩弹药也不多了,便在这时,胡峰部队增援了上来,两部合在一起,万余人的部队利

    用夜晚的时间加固了防御工事,并在第二天的攻防战斗中又打退了俄清军队的数十次进攻。有几次俄清联军的队伍已经冲入了阵地,但都被

    卫国军用刺刀给拼了下去,战后打扫战场,阵地上,双方几十把刺刀插在对手身上。而朱启所率追击部队此时也已赶到孙吴县,他对孙吴战

    役的最后决战,朱启睿的打法是拦住先头,截断后尾,夹击中间。

    黑河和呼玛卫国军是拦住先头,禁卫第四师截断后尾,而蒙古第二师和装甲旅向中间一冲,俄清联军的撤退部队乱套了。6月6日拂晓,

    围歼战打响了。

    禁卫第四师主力,由通向黑河的大道正面自南向北突击。而装甲旅和蒙古第二师则由山岭村以西向东突击。而卫国军所部则自北向南突

    击。各部大概分定攻击方向,再向下区分一下,命令一律是“搜索攻击前进”。

    各路陆续打响,朱启睿将指挥权这时下放到各部,命令是:“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直打到听不到枪声为

    止。”

    敌我交叉,我我交叉,突击与反突击,包围与突围与反包围,20多万大军纠缠扭打。

    潮水样的队伍,向着枪炮声扑打。扑灭一处枪炮声,留下一片血火,裹卷着烟尘再向另一处枪炮声扑去。一个山包,一个村庄,上午你

    手,下午我手。枪管赤热,刺刀滴血,枪炮声分不出个数,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战争的喧啸充塞了。入夜,信号弹、炮弹和各种子弹的弹道,

    象千万条火蛇在地平线上狂舞。爆炸的火光,燃烧的房屋,衬着空中惨白的照明弹,照耀如同白昼。

    百年大树在烈火中焚逝,千古无闻的小村庄在血战中载入史册。

    堵截俄清撤退兵团的战斗,首先在山岭村打响。

    5日晚,禁卫第四师三个团在孙吴以南同时展开,三路烟尘滚滚突进,山岭村正撞在11团的箭头上。半夜时分,进至山岭村附近,听到

    枪声。11团3营扑上去,团主力继续往前冲。3营一个冲锋,攻占山岭村西山。8连2排插到山岭村东侧,攻占敌人重炮阵地。敌人拚死

    反击,除了一个报信的副班长,全部牺牲。3营主力攻击山岭村西边,连冲几次未下。11团1营上来了,师炮兵营也上来了,炮火掩护,

    两下夹攻,冲上去了。

    天黑地暗,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村子,更不知道那里是俄清联军的司令部,反正哪有敌人往哪打,没想到打了正着。

    6日凌晨,朱启睿命令全线出击。

    不管三七二十一,四面八方,猛打,猛冲,猛追。10多万俄清联军军队球集在几十里地之内,包围圈越压越小,仗越打越乱。

    装甲旅的战车、坦克横冲直撞,将俄清联军的部队绞的是稀巴烂,往往一辆战车,便能俘虏一个连以上的俄清联军士兵。

    禁卫师打仗凶,抓俘虏也有“绝活”:28营的两个排,在旷野里持枪摆成一座“解俘门”,凡从门内走过去的即为“俘虏”。不到半

    天时间,就有五个军、九个师番号的2千多俄清联军官兵,通过“解俘门”。

    激战中,为了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形成防御态势,各部队大胆穿插、分割、渗透,向着枪声猛冲,各自为战,以乱对乱。有的连队不知

    道师的位置,师又不知道团在那里,团也找不着营连了。

    最清楚敌我全局的,是在西地村的朱启睿。

    关于“打乱仗”,朱启睿记得原时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林彪有很多论述:

    “敌人退却——要快,敌人乱即以乱对乱,冒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