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六十五章 少年羁旅(3 / 4)  大奉打更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新的时代来临了!

    ...........

    国不可一日无君,而比这句话更紧急的澄清真相,发邸报给各地官府,张贴京城祸乱的始末;发告示通知京城百姓,告之事情的经过。

    这样事情拖的越久,越容易闹出乱子。

    太子为了彰显与其父的不同,在前夜议事之后,便立刻让翰林院起草告示,然后经内阁审批,终于在今日卯时,把告示张贴在了京城各处城门的告示墙。

    天亮之后,见朝廷终于给出结果,顿时群聚而来。

    “告示上写什么?识字的人看看。”

    “你别问我,我倒是识得一些字,但它们连起来我就看不懂了。”

    文章这种东西,不是识字就能看懂的,得有足够的文化底蕴。

    站在告示墙边的吏员,呵斥道:“肃静!”

    这年代的百姓文化普及率不高,大多都看不懂告示的内容,所以告示发布当天,官方会安排一位吏员,没半个时辰诵读、解释告示内容。

    一天之后,什么消息都会传遍京城,便不再需要诵读。

    百姓们早已习惯,立刻停止讨论,听吏员念诵。

    吏员念完告示,大部分百姓都听懂了,现场瞬间哗然,吵吵嚷嚷。

    “昏君啊!”

    “先是修道二十年,后又被巫神教蛊惑,祸害大奉将士,这种昏君,大奉史上罕见。”

    “可惜了八万多的将士,竟被昏君害死。更可惜的是魏公这样的镇国之柱,就这么白白折损.........”

    “惭愧,我前阵子还骂过魏公,他才是真正的忠臣,真正的镇国之柱。”

    有人扼腕叹息,有人气的捶胸顿足。

    一位挑着货担的老人,老泪纵横,一边捶着胸口,一边哀嚎:

    “魏公死的冤啊,魏公是何等人物,当年山海关之战他都打赢了,没想到最后死在昏君手里啊........”

    “幸好有许银锣主持公道。”

    一位百姓双眼通红,握紧拳头,咬牙切齿道:

    “要是没有许银锣,不但八万多将士和魏公白白捐躯,就连我们也得遭殃,巫神教的铁蹄迟早踏平京城。”

    “对,幸好有许银锣,只要有许银锣在,我们大奉就还有正气。”

    “许银锣能杀狗官,一样能杀昏君。”

    “我从一开始就认为许银锣是对的,他不会无缘无故的弑君,他当日闯皇宫时都说过了,昏君无道,许银锣伐之,你们还不信。”

    “谁不信了,我一直相信许银锣的。”

    百姓们痛恨昏君,惋惜八万将士和魏渊的同时,由衷的庆幸大奉还有许银锣在,仿佛他已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正义化身。

    而那些骨子里比较保守的,对弑君的理由存在怀疑的百姓,此时也松了口气。

    许银锣还是许银锣,一直都没变。

    “要我说,干脆让许银锣当皇帝好了。”

    一个年轻人下意识的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喧闹的气氛立刻安静,众百姓面面相觑,却无人反驳训斥,陷入诡异的沉默。

    告示内容迅速在京城流传,飞快传播,百姓们反应激烈,提及昏君便咬牙切齿,提及许七安,交口称赞。

    甚至有人痛哭流涕,直言许银锣是上天降下来拯救大奉的,他不但是大奉的良心,更是大奉的救星。

    玉阳关一人斩杀三十万敌军,后又斩杀昏君,挫败巫神教颠覆大奉的阴谋,这可不就是救星嘛。

    当然,少不了惋惜魏渊的,好在魏渊之后,大奉有了许七安,百姓精神有了新的寄托。

    愿魏渊之后,大奉有许七安........大青衣死而无憾。

    ............

    内城,某一座小院。

    慕南栀坐在小马扎上,听着张婶喋喋不休的说着告示内容,说起昏君时,她和张婶一起露出愤怒的表情,大声抨击。

    说起魏渊时,她和张婶一起惋惜这位镇国之柱的坍塌,一起惋惜捐躯在巫神教疆土的八万将士。

    她像极了坐在小巷里与妇人八卦的市井婆娘。

    说起许银锣时,张婶赞不绝口,说:我要是年轻二十岁,肯定和其他年轻姑娘一样,非许银锣莫属。

    慕南栀就一脸警惕。

    “对了,慕娘子,你家相公是不是很久没回来了?”

    张婶问道。

    以前隔三差五的就会回来一趟,和妻子恩爱,前段时间忽然不见了踪影,她再也没见过慕娘子的丈夫。

    “哦,他比较忙嘛。”

    慕南栀低声道。

    她的情绪一下子跌了下去,不是很开心,手托着腮,望着满院的鲜花,幽幽叹息一声。

    “咚咚咚!”

    院子的门敲响,慕南栀黯淡的脸色,瞬间焕发光彩,但又迅速垮下去,别过脸去,不去开门。

    张婶轻笑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