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庙算(2 / 3)  大明1630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往往会极大的削弱该集团的力量,甚至直接导致毁灭。努尔哈赤的诸多子侄都能征惯战,战功累累,而皇太极还是当中比较年轻的一个。这在他活着的时候是好事,而在他死后,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幸运的是,或者不幸的是,努尔哈赤选择的继承人皇太极是一个不世出的政治军事双料天才,继位之后当他发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压倒其余兄弟时,便主动退让,承认其余三大贝勒的权力地位。允许其与自己皆南面坐,拥有开府共理朝政的权力。随后其对外用兵,对内改革政事,一面累积威望积蓄实力,一面寻找铲除其余三大贝勒势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逐渐开始发掘辽东汉人中的忠于自己的人才,便提拔任用,并逐步废除女真贵族的一些特权,将一部分原本隶属于女真贵族的汉人农奴解放出来作为编户齐民。对于皇太极来一个一举两得的妙棋:其一来后金若想巩固对辽东的统治,乃至进军关内。就必须扩大自己的政权基础,只有将占辽东大多数人口中的上层阶级吸收进自身的统治集团,这一目的才可能实现;其二,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决定了旗民是隶属于他们的旗主的,在必要的时候旗主们甚至可以利用这一力量与皇太极对抗,而此外的汉人、蒙古人就不同了,新建立的汉八旗、蒙八旗等军队是直接隶属于后金这一国家,换句话是忠实于身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太极本人,因此在皇太极与诸贝勒的较量中。汉人实际上扮演了皇太极同盟军的角色,而范文程便是这些汉人中的一个代表。

    “禀告大汗,明军大凌河城西门打开,有骑兵鱼贯而出。并擂鼓吹号,似乎有突围的迹象!“帐外进来一个巴喇牙护兵,下跪禀告道。

    “知道了,加派探骑。若有变化,再来禀告!“

    “喳!“

    “范先生,你看那祖大寿有何打算?“皇太极问道。

    “大汗。以微臣看这恐怕有诈!“

    “哦,为何这么?“

    “大汗。”范文程捻了一下颔下的胡须:“祖大寿乃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应该早就发现这次乃是大汗举国而来,兵力远多过他。他若是要突围,肯定是偃旗息鼓,唯恐让我军察觉才是,岂有这般大张旗鼓,闹出这么大动静的道理?”

    “范先生所言有理!”皇太极了头:“不过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祖大寿会不会是先虚张声势,将我军的注意力集中到西门,然后从其他城门突围呢?”

    “大汗果然明见万里。”范文程笑道:“不过微臣以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哦,为何这么?”

    “大汗,自从天命十一年,老汗攻宁远不下以来,我大金军每次攻打明坚城,皆铩羽而归。孙承宗以大学士之尊督师辽东,多年来治兵筑垒,却未曾东进一步,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以重兵重建中左所,恐怕不是攘外,而是安内呀!”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话,低头思忖了片刻,突然笑道:“范先生,你的意思是明国朝堂之上有人攻讦孙承宗,逼得他进筑中左所来堵别人的嘴巴?“

    “不错!“范文程笑道:”大汗您想想,若是祖大寿不经一战就领兵丢下筑的差不多的中左所城和民夫逃回锦州,那孙承宗会怎么收拾他?“

    皇太极站起身来,在帐内来回踱步起来,突然他停住脚步,问道:“范先生,如何才能证明你方才的属实?“

    “这有何难?明国这种党争之事一向是闹得天下皆知的,只需让京中细作多花些银子即可,最多不过十余日便有消息传来,不定那些书生还会把各种帖子弄得满城都是,恐怕连银子都省下来了。“

    “哈哈哈!“听到范文程的回答,皇太极大笑了起来:”若是当真如此,那便太好了。这孙承宗虽然长于筹划,短于决断,算不得个好帅才。但此人有宰相之量,若让他从容布置,再找到个戚少保一流的人物,那还真得不好应付。幸好明人自相攻讦,国政不修,殆天授我国也。“

    “其实明人有万里之地,户口兆万,若非朝士自相攻讦,上下离体,又如何会弄到今天这般田地?只需大汗有爱民之心,秉正道而行,必能得上天护佑,建立一番前人难及的伟业来!“

    “范先生的心意我明白了!“皇太极了头:”你放心,只要机会合适,我便会赐辽东汉人田土,与满人一般!“

    “微臣替辽东汉人谢过大汗了!”范文程闻言跪在地上,连连叩首。皇太极伸手将范文程扶起,笑道:“范先生何必如此,你们汉人不是过,皇帝乃上天之子,代天治民,在上天眼里,满人、汉人又有什么区别?我既然要已经当了大汗,自然就不止是满人的大汗,还是汉人、蒙古人的大汗,这不过是应有之义罢了!不过这件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我那些同族你也是知道的,长于征战,短于农作,若是一下子把庄户都解散了,只怕他们有冻馁之忧。“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听到皇太极的话,范文程有些尴尬,赶忙笑道:”其实满人为兵持干戈卫国,汉人耕织以给谷帛,也不得有什么不对的。“

    “哦,范先生这般,我倒是未曾想过!“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