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硬顶(2 / 3)  大明1630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皱了皱眉头,他此时已经猜出了七八分,的确正如汪乔年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崇祯十年的战略形势可以说比当初努尔哈赤刚死,皇太极刚刚继位时更对大明有利。李自成请求招安后,内地的战事已经基本平息;后金的统治阶层新败之余,自相残杀;刘成完成了迂回之后,大明实际上已经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后金。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战略形势的改善是建立在对农民敲骨吸髓的压榨基础上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的,如果拖延下去,有利的形势很可能会发生不利变化,那就后悔莫及了。

    “所以我们以为朝廷当设立一重臣,督领宣大、关宁诸镇大军,速战速决,早日平定东虏,停征新税与民休息!白谷兄,你怎么看?”

    “我们?”孙传庭品味着好友的话语,显然这件事情并不像汪乔年说的那么单纯,否则为何他这个时候来自己这里?在他的身后肯定还隐藏着一个集团在策划着这一切,自己贸然表态或者拒绝都是不合适的。想到这里,孙传庭笑了笑:“听起来倒也有道理,只是是否已经有了人选?”

    “若论兵事,我如何能及得上白谷兄,这次来便是要请教兄台的!”

    “说实话,朝中大臣中实在没有很合适的人选,如果硬要挑的话,恐怕也只有卢九台(卢象升)了,只是他勇烈有余,韬略还尚有不足!”

    汪乔年突然笑道:“白谷兄,宣大总督吕伯奇如何呢?”

    “吕伯奇?”孙传庭失声道,他心中突然闪过归化城外那一排排铁骑,冰冷的大炮,还有那个好像总是戴着一副假面具的刘镇台,想到这里,他就下意识的摇了摇头:“为何选他?”

    “功绩呀!卢九台虽然也有不少胜绩,可打的基本是流贼,而吕大人就不同了,从流贼到鞑虏,还有东虏,样样都不缺,分量可比卢九台重多了!何况他麾下的刘成乃是当世名将,两人交情深厚,相得益彰,定能平定东虏!”

    汪乔年越说越是起劲,可是孙传庭却是沉吟不语。与其他京官与士大夫不同,他用自己的双眼看到过刘成所拥有的庞大资源:草原上一群群数不清的牛马、成千上万彪悍善战的骑士、堆积如山的甲仗与火器,而最可怕的是这一切都只听命于刘成一人,甚至朝廷都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当时他得知额哲暴死之后,立即上书朝廷,要求将此事追查到底,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可是这份上书却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样。经过这件事情,孙传庭已经明白朝廷实际上已经拿刘成没有什么办法了,自己以前所读的兵书、韬略在这个男人面前,已经是一钱不值了。

    汪乔年也不是傻子,看到孙传庭这般沉默不语,明白对方并不赞同自己的人选,便低声问道:“白谷兄,你觉得不合适吗?”

    “岁星兄,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再三斟酌一番比较好吧!”孙传庭低声道:“吕伯奇与刘成交情深厚,反过来说刘成与吕伯奇也是交情不浅吧!让吕大人督领宣大、关宁两镇,就等于让刘成提督这两镇兵马,你觉得合适吗?”

    汪乔年听了一愣,陷入了沉思之中。

    正如从冰峰滚落的雪球,汪乔年所说的上书言事,举荐吕伯奇督领宣大关宁二镇,讨伐东虏之事开始运行起来。一开始还只是在京师的官员之间流传,然后就是士子之间,最后就连市井之间也开始流传了。自从万历年间以来,大明对东虏可谓是每战必败,不但丢失了辽东之地,就连京师也两次被兵,这是自从土木堡之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大明从上到下都怀着这样一种念头——尽快平定东虏,恢复太平年间的好日子。

    军机处。

    “混账、误国庸才!”杨嗣昌愤怒将一份奏疏丢在地上,不解恨的他甚至在上面踩了两脚,以发泄胸中的怒气。

    “先生!”陈新甲被杨嗣昌突兀的行动吓了一跳,赶忙将奏疏从杨嗣昌的脚下抢了出来,这可是要给天子看的,要是崇祯在上面看到脚印,这可是不得了的罪过了。

    “你抢什么!写出这种混账玩意的哪里还有人心!”杨嗣昌激愤的从几案上又抢过一本丢在地上,狠狠的踩了两脚:“请以吕伯奇督领宣大、关宁两镇?这与把这两镇交在刘成手上有什么区别?难道他们不知道额哲是死在谁手上?要是刘成调转马头,他们用什么抵挡?用他们的道德文章吗?”

    “先生,想必这些人是平定东虏心切吧!”

    “才怪!”杨嗣昌冷笑了一声:“你看看这些人都是南直隶的、浙江的、江西的、福建的。东虏平不平定与他们何干,他们在乎的是早日把我赶下这个位置。吕伯奇统领两镇去打东虏,打赢了吕伯奇立下盖世大功,自然要入阁当首辅,把我赶下台;打输了我是兵部尚书加东哥大学士,更是要下台。反正那吕伯奇连个进士都不是,在首辅位置上也坐不了几天,只要能把我杨文弱赶走了,别挡了他们的仕途,大明的天下值几文钱?”

    “这个——”陈新甲听到这里,额头上已经满是汗珠,正如杨嗣昌所说的,那股隐藏在背后的势力打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反正无论如何最后杨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