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军税(2 / 3)  大明1630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刘成说到这里,见诸将还有些糊涂,便唤来在一旁的徐显明,让其解释给诸将听。所谓军税是战争中常用的一种获得敌方领土资源的办法,当军队占领地方某块领土后,派出会计粗略估计敌方土地上公私财富(田地里即将收获的农作物、果园、林木、牲畜、房屋等等)的数量,然后根据其财富的数量向当地百姓征收一定比率的临时税。这么做有三个好处:首先可以利用敌方当地的民政机构征收军税,敌方的民众为了确保自己的财产得以保存,必然会积极的缴纳税款,军税可以很容易获得一大笔现款;其次、不容易激起当地百姓的反抗,因为直接征收税款的是当地的民政机构,军队不会与当地百姓直接起冲突,而且百姓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存,为了避免遭到军队的报复,当地百姓也不会做出过激的行动;最后军队的劫掠不但会破坏自己的纪律,而且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也是巨大的破坏,而通过军税来获取一大笔现金后,军队完全可以通过召开集市来向百姓和商人购买必须的物资,这种交易本身是对当地经济的一种刺激,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有利。

    “可是大人,我们怎么知道征收多少税款呢?”格桑疑惑的问道:“当地百姓一定会把自己的财产都隐藏起来的!”

    “诸位请放心!”徐显明笑道:“大人已经早有准备了,去年他就从朝邑的当铺了挑选了四十个当铺的学徒,这次出师他们就会被派到你们军中担任主计官,以他们的本事,在外面看看就能知道这个城镇大概有多少钱财,绝不会误事的!”

    听了徐显明的话,众将才松了口气,只是还是有不少人的脸上有些不自然,刘成见状心知这些人是觉得如此一来自己得到的便少了,便笑道:“莫非你们觉得这样吃了亏?哎,岳托,我问你,崇祯二年你入关劫掠时,想必所获不少吧?”

    岳托完全没有想到突然叫到自己的名字,他本欲出言推脱,但转念一想这种事情刘成稍微一打听便知道了,哪里瞒得过去,便点了点头道:“的确不少,只我一人便分得金银数万,生口近千,各种牲畜也有不少!”

    “那我问你,为了这些生口金银,死了多少人,烧了多少房屋呢?”

    “这个——?”岳托额头上渗出一层汗珠,低头道:“这个就不知道了吧?”

    “那可有五倍?”

    “肯定是有的?”岳托低头道。

    “嗯!”刘成扯了下自己身上的袍子:“这件衣服乃是用斜纹布所制,乃是松江布中的上品,便是在江南买一匹也要花纹银一两,在辽东只会更贵。便是差一些的三梭布,一匹也得六钱银子。可是像这等布匹,在松江县那边可日产万匹,都是妇人在家中织机旁劳作而得,一日便可得一匹。若是你劫了来,其夫其子多半死了,岂有心思为你织布?何况道上饥渴十人未必能有一人活下来,便是到了你家地头,又值得几两银子?何不让她留在家中与其夫子同居,男耕女织,每十匹你取其一,岂不是要好得多?”

    “大人说的是,我明白了!”岳托听到这里,低下头来若有所思。

    “诸位!”刘成将目光转向其余将领:“我等持刀弯弓之人,身上穿,口中食,无不是百姓耕织而得。打下汉地之后,你们后代的尊荣富贵便出在这些百姓身上,若是肆意屠杀,岂不是坏了你们子孙后代的畜群?”

    刘成说到这里,众人立即明白了过来,他麾下将领里多半是蒙古与女真人,在他们过去的战争中相互劫掠屠杀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若是要讲各种大道理他们是不明白的,但刘成这个比方却是浅显易懂,他们立刻就明白了过来,一个蒙古将领笑道:“济农大人请放心,我等家中亦有牛马,留下来挤奶,剪毛,便每日都有,还会有小牛小羊出来;若是一刀杀了吃肉,最多吃个四五日便没了,这等蠢事我们是不会做的!”

    阿克敦笑道:“不错,这些汉人就好像果树一般,只要别动他的根系,便年年都有果子吃,若是硬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说不定就死了,也就再也没有果子吃了!”

    “大家明白了就好!”刘成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接下来我就开始分配任务!”

    众将立刻严肃了起来,他们都清楚自己和后代的富贵就要看接下来的战功了。刘成看到众将目光中的求战之色,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揭开身后墙上的幕布,指着墙上的地图道:“明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君臣不和,士卒疲敝亦不可小视。因此我打算先取其两京,断其魁首,然后收起边军,取其运河两岸之州郡,徐徐图之……”

    刘成一边在地图上指点,一边高声讲解自己的计划。以他现有的兵力,攻占北京并不是难事,但如果崇祯退往南方,如历史上的南朝一般利用江淮天险和南方丰富的人力物力,划江自守,战争恐怕就会转为长期化。毕竟刘成麾下的军队多为骑兵,并不适应水网多山的南方,相持下去对刘成是不利的。因此他就打算同时进攻南北两京,然后以大军沿着运河而下,打通南北两京的联系。这样一来,明朝最富饶的两个省区南北直隶便落入了刘成手中。由于明的主要军力在九边,而财赋却是来自江南,运河是唯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