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结束(3 / 3)  大明1630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一年之后。

    “皇爷,时间已经差不多了!”王承恩恭谨的对崇祯低声道。

    “嗯!”崇祯回过头,恋恋不舍的看了看身后巍峨的紫禁城,此时的他一身青袍,头戴葛巾,看上去与一个寻常士子并没有什么差别。到现在为止,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背后那片建筑物中度过的,而现在他将离开这里,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可能再也没法回来了。一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便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王公公,圣上!”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崇祯转过身来,却是刘成。他此时也只是穿着一身圆领袍服,腰佩短刀,身后也只跟随着郝摇旗和几个侍从,正微笑着看着自己。

    “罢了,我已经不是圣上了,你还是叫我的名字吧!”崇祯伤感的转过身来,一年时间早已将怒气打磨干净,留下的只有平静。

    “已经叫的顺口了,还是莫要改的好!”刘成笑道:“圣上,还有一个人要随您一同出去!”

    “还有人,是谁?”

    “是罪臣!”随着话音,从刘成身后走出一个仆役打扮的青衣人,却是杨嗣昌。方才崇祯未曾注意到,现在才看到来人,惊讶的问道:“杨先生,你为何要随我去那泰西之地?”

    “出了这等事,都是罪臣之过,只有侍奉陛下一生,方得赎罪于万一!”

    “这个!”崇祯一愣,他看到杨嗣昌态度坚决,摇头叹道:“也罢,那就如此了吧!”

    “摇旗!”刘成喝道:“送陛下上车,祝您的下半生幸福安康!”

    公元1639年十月九日,崇祯皇帝驾崩于乾清宫,临死前传位于次子朱慈炯,年号重光,以晋王刘成为太傅,主持国政,史称护国公。十二年后,重光帝禅位于刘成,明王朝灭亡。

    本书结束。

    结尾语

    终于完结了,这本书大概一共220万字,按照一天四千字计算,连载时间也需要550天,大约一年半时间,算得上是一场长跑了。对于跟下来的书友,韦伯这里先感谢了。虽然这不是韦伯第一本完本的,不过还是颇有成就感的。

    想必有不少书友会抱怨书没完本,烂尾云云。韦伯只想提醒一句,这本书的名字是《大明1630》,既然崇祯、王承恩、杨嗣昌去了俄罗斯;柳如是、陈子龙被杀,自然这个大明也就不复存在,书自然也就完结了。所以韦伯没有烂尾,这个是肯定的。

    好吧,真正没写下去的原因是韦伯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了。因为接下来要写的就是大规模的近代化、工业化建设,有《临高启明》珠玉在前,与其献丑不如藏拙为妙。很多读者喜欢把穿越者的建设比为种田,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工业化绝非占据一块地盘闭门造成就能发展起来的。近代化工业化的是建立在大量商品分工和交换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化从来不可能是偏处一隅的,而必然是处于物流、人流、资金流的高度集中,而为了确保多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就必须有强大的暴力打碎旧有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大英帝国的工业革命是建立在羊吃人、西班牙人对美洲的掠夺、克莱武对莫卧儿的征服、黑奴贸易的血汗之上,尤其是不公平的全球经济新秩序之上的,没有这些,就算有一千个瓦特和牛顿,工业革命也不可能产生。这本书中刘成做的就是摧毁旧有的体制,既然是摧毁,他的所作所为必然是恶的,但却是必须的恶,因为大树下面不长草,不把旧的树木砍掉,新生的幼芽就无法生长。说到底,就算是穿越者也不过是历史发展的工具罢了。

    至于新书,有几个选择,不过还没有定下来,有想想尝试一下新题材。不过由于工作的缘故,接下来一两个月会很忙,等忙完了才有时间考虑这方面。最后韦伯对支持本书的书友们再次感谢,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