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一章 算计(2 / 3)  水煮清王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事情,而且,这些部门的分工之细,还要超过欧洲的市政府。可是,过多的部门却并没有让人拖沓的感觉,它们在效率更高地在处理着各项事务。而理查德同时也发现,造成这些部门如此合作并且高效的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什么高层官员的命令,而是这些部门自己相互之间的监督与促进。也就是说,这个市政府拥有极为合理的部门配置。

    而且,不仅如此。理查德还发现,中国人已经开始对自己地商品进行鉴定分级。比如茶叶。中国人将之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每个级别之间的茶叶价格相差也很大。而进行这种等级鉴定的,是一个商行,叫什么“中华标准”鉴定行!这个鉴定行并不只是鉴定茶叶,他们还鉴定生丝、瓷器、丝绸以及工艺品等许多种商品。这个商行里面的鉴定师据说都是十分有权威和名望的专家,所以,请这家商行做鉴定的人很多,里面的鉴定师也很受人追捧。而这个商行里面还流行一句话。叫什么“三流卖物品;二流卖技艺;一流卖标准”,而他们的口号则是“让整个世界都‘臣服’在他们制订地标准之下”。理查德虽然还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可是,他却深深地知道,确定标准,将货物分出等级,将会为中国减少多少损失,同时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利润!而据他所知,鉴定行制订标准的范围一直在逐步扩大,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或者几十年里。这些人或许会将所有可能制订标准的东西都囊括到自己的标准体系中。而这个鉴定行,虽然不是受政府管理,可听人说也是出自那位总督大人的建议。那么。这件事证明,德雷克所说的这位总督大人是个经营天才的话还是很有可信度地。

    “不管是不是天才,把这位总督当成是一个首相级别地人物来对待应该是不会错的!”

    不知不觉间,理查德接受了德雷克给他的建议,并且,他还改变了他预定地谈判策略。

    ……

    “那个英国人来了?”

    马德这段日子只有在跟罗欣一起逗弄儿子的时候才会高兴一点儿,其他的时间一直都是死板着一张脸。而他不高兴的时候,哪怕就是自诩风骨过人,曾经跟国舅葛礼掐过架的江宁知府陈鹏年,在前来禀报事情的时候也忍不住小心了一些。听说总督大人对西洋人并不怎么喜欢。自己可别遭了池鱼之殃!看着马德似乎暗含杀气的面容,陈鹏年暗暗想道。

    整个江苏的官员都知道为什么马德会生气。因为,总督大人所推行的一项制度改革,如果那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改革的话……失败了!至少,目前是失败了。

    就是那场意图将讼师改变成律师地改革。

    事实上,自打一开始,就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认为这位总督大人能够成功。多少年习惯下来的,怎么可能说改就改?而且,这种改革不像其他的事情那样可以用强制的手段推行。这个改革可是在改“人”。人是可以随便改得过来的吗?君不闻“百年树人”之语乎?

    不过,看着这位总督大人是好心,在苦劝无效的情况下,新任按察使张伯行不得不屈从了他的执拗,而负责一省治安的按察使都放行了,其他的官员自然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于是,改革开始了。

    按照常例,马大人在做事之前,总会先选择一个试点。而陈鹏年所主管地江宁府就成了这场讼师制度改革的首个试点地区。还好,经过半年多的试行,这场改革在江宁还算成功。……不过,陈鹏年自己却十分清楚成功的缘由。这绝不是什么总督大人的制订的那些规章好。他陈鹏年可是有名的清官呢,而且,熟读大清律,那些讼师就是想乱来也不成啊,当然只有按规矩办事了,只要他陈某人自己小心不要做错,一切依法,不要太过于主观认定案情就成了。可是,这种方法在其他地方就不见得行得通了。

    果不其然。在其后的一年里,江苏各府的绝大部分都依旧维持原样。讼师的改革没有改变哪怕一点儿官场风气,也没有改变一点儿人们的意识。虽然总督大人一开始并不承认,可到了最后,想不承认都不成了。

    当然,这件事情还是有些效果的。通过反向的推断,这场改革的结果有利于巡抚宋荤对各府县官员评定政绩的优劣,有利于按察使张伯行找借口整治吏治,有利于御史抽冷子逮人参上几本,更加有利于许多看总督大人不顺眼的官员在茶余饭后大笑上一场。

    而通过这场失败,马德也终于认识到。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首先要改变的不是什么讼师……讼师们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有什么好改地?改了又能有什么用?现而今,官场的***程度已经十分严重,十官九贪恐怕都是描述的轻的。在这种情况下,讼师们如果想要打赢官司,自然就只有拼命的去贿赂官员。那什么状王宋世杰不也多亏了上面有个恭亲王奕忻罩着?要不然的话,他能当个屁的状王。因此。那些成功的、有名地讼师,大多只能走些歪七八糟的肮脏路子。老百姓不敢骂贪官,谁叫人家是父母官来着?所以,自然就只有去骂那些讼师了。而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官员们对四书五经,八股文章那是张口就来,可你要让他们去用大清律判案,这不是难为人么?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