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八章 暂停(2 / 3)  水煮清王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或者是一面固定的墙。她不喜欢一枚不受控制的棋子。尤其是葛尔丹当年还曾经率众到达过黑海,而阿拉布坦表现的又似乎比葛尔丹更加心急和激进,这就更让俄罗斯人在支持准葛尔的同时也一直在保持警惕。这种警惕表现在了武器的供给上,由于害怕一不小心养出一条狼来,所以,俄罗斯人除了供应少量的火器***给阿拉布坦的亲兵之外,其余的一概不谈。结果,当装备了强大火力的清军来攻的时候,阿拉布坦为了避免损失。只好收缩兵力,龟缩在伊犁防守,把俄罗斯人提出地阶梯式防御,拖延时间的建议给扔到了一边。而在此时,有感于清廷的扩张势头太猛的俄罗斯人虽然也曾想过“警示”一下清廷,不要太过于触摸他们的底限,可是,土尔扈特人的回归却打乱了他们的军事布署。也使得他们派兵援助准葛尔的想法只能流于空谈。要不是土尔扈特人这些年一直在逐步东迁。距离清军所控制地唐努乌梁海一带已经没有先前那么远,相信,就算阿拉布坦被飞扬古他们轰成了渣子,俄军也赶不到准葛尔。

    不过,即使因为土尔扈特进入了清朝的领土而使得俄军不得不放弃追剿,可是,准葛尔这么一个缓冲却不能不救。按苏菲娅的大政策,俄罗斯军队统帅米罗斯拉夫斯基必须想方设法保住准葛尔,以免最近这几年显得气势汹汹的清廷可以直接威胁俄罗斯。毕竟,准葛尔和清朝。

    谁更具威胁性一目了然。

    而说起这位米罗斯拉夫斯基。此人是苏菲娅的情夫之一,在十七年前,曾经与另外一名叫做纳雷什金的俄罗斯将军带领大军。趁着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率领国中主力侵入波兰的时候,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诺特堡、尼恩尚茨、扬堡、科波里耶和纳尔瓦等要塞,为俄国开辟了第一批的出海口。是俄罗斯最出色的将领之一。这一次,既要追剿土尔扈特人,又有可能要与清朝对战,所以苏菲娅才让他亲自率军前来。然而,米罗斯拉夫斯基地性情虽然谨慎,可这一回打地数十万土尔扈特人频频逃窜,已经有些骄傲了。尤其是他的手下,更是如此。结果。统领哥萨克骑兵的齐洛诺夫受到飞扬古引诱,损失了一大半地人马。要不是因为哥萨克也是俄军的炮灰部队之一,并非军中的正式编制,米罗斯拉夫斯基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担得起这种后果。(哥萨克不是民族,是由多种民族的人聚集起来的,几乎纯为战斗而生的族群,虽接受军费却不是正规部队。哥萨克,意为自由人。)

    但是,从齐洛诺夫的描述。米罗斯拉夫斯基却不得不对清军的战斗力小心起来。结果,因此错过了援救阿拉布坦的良机,导致了准葛尔的最终灭亡。

    不过,到了这种地步,米罗斯拉夫斯基地任务已经失败,自然就更加不可能为了阿拉布坦这个光杆司令而拿自己的大军跟清军硬碰硬了。

    清军可是有十数万,而他只有五万。双方也都是远征军,在准葛尔都没有地利。再者,清军也不是以前了。以往的时候,雅克萨的少数俄军凭借火器就能跟十倍甚至百倍的清军相抗衡,稳守城池,可这一回却是清军占据了城池,而且同样也装备了大量威力巨大的火器。米罗斯拉夫斯基就是傻子也知道对方的不好惹。而且苏菲娅也没有让他跟清军玩儿这种硬仗,他就算有心,也不敢冒着产生巨大伤亡的危险开战。何况,如果战败了呢?

    就这样,在相互对峙的几个月地时间,得到了莫斯科的命令之后,米罗斯拉夫斯基终于撤军了。不过,老米同学并没有能将阿拉布坦一起带走。或许是因为刚刚失去了自己的国家,阿拉布坦有些不够冷静,认为是俄国人的不守诚信违反了互助条约和他们军队的迟到才导致了自己的失败。所以,在得知有一些准葛尔军人逃出了清军的控制范围,正在某个地方集结等着自己的时候,他立即就心动了。由于不想自己的势力再受到米罗斯拉夫斯基的左右,所以,他也没有跟对方商量,在确定了那不是一个骗局之后,就立即出发去寻找自己的部队了。结果,就在路上,被葛尔丹的女婿、清廷的天山将军穆萨尔和土尔扈特部人马给逮了。全家老小,只有留在后方跟俄国人周旋的长子策凌(此策凌非彼策零)得以逃脱。

    至此,中国西北部最强大同时也最不稳定的一个势力被消灭了。

    康熙接受费老头的建议,将此地命名为“新疆”,以乌鲁木齐为首府,置自治衙门,增设伊犁将军。同时,将回归的土尔扈特部安置在了新疆外围一带,并将收服的准葛尔部众补充了一部分过去。

    而从那以后。清廷与俄罗斯再没有过任何一次大规模交手。土尔扈特因为并没有被清廷收入疆内,活动范围自然也就大了一些。再加上跟俄罗斯有那点儿深仇大恨,自然不可能轻易就放过了。所以一直跟俄罗斯掐来掐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退回中国境内。让俄罗斯咬牙带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后来,苏菲娅去世,其弟伊万登位。俄罗斯少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再加上苏菲娅在世时并没有进行过工业体制的改革,结果。俄罗斯国力迅速衰落。再加上农奴起义和欧洲又一次燃起的战火从中影响,俄罗斯可谓苦不堪言。

    而土尔扈特却抓住时机,在清廷地暗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