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2 / 3)  三国有君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心烦意乱,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听说那陶商虽号太平公子,但用兵打仗极有两下子,连吕布都被他夺了坐骑。

    万一他对自己动粗,自己一介文儒,岂不是连裤衩子都被他扒的不剩了。

    不过很显然,陶商并不打算对他动粗,至少暂时不会。

    陶商先派人给盛宪送了一封书信,表明自己此番前来吴郡的目地,是奉了扬州刺史刘繇的将领,前来讨伐吴郡当地的宗贼,并不想跟盛宪起什么冲突,还请他不要过于介怀。

    陶商的名义很正,信也写的很客气,客气到盛宪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

    他甚至连算计陶商都没有理由。

    盛宪的名望、家世,包括他的文人风骨,不允许他在处理这种问题上,和普通的枭雄一样不顾伦常,因为名声对他来说,也是比性命还重要的。

    因此他只能命手下拉开条幅,热烈欢迎太平公子提兵至吴郡。

    二人就在这样的方式下见了面。

    盛宪不顾其他,一见面就向陶商请教了,为何他陶商当初会派遣丹阳郡的一众校尉入驻吴郡的下属县城,这算是什么举动跟不打招呼就直接进别人家做客一样不讲礼貌。

    盛宪打算先声夺人,给陶商小子一个公理上的下马威。

    陶商默默无语,直接从怀中取出了盖有刘繇印绶的准入驻文书。

    吴郡不是你个人的,是朝廷的,如果把吴县比作你的家,那你盛宪最多就算是个廉租户,朝廷有权利虽然让别人一起来跟你一起租房子住。

    就这么简单个事,你吵吵鸡毛。

    盛宪随即展开了第二回合的问答。

    盛宪又问陶商,那些入驻的校尉谎报军情,冒军功,这事应该怎么处理。

    你的廉租户过和我一起住,结果引狼入室,包庇小偷,这事朝廷处理不处理

    陶商笑了。

    这事他也早有准备。

    他拿出一叠公文,都是这几天他派往吴郡下属各县的探子带回的汇报。

    陶商告诉盛宪,吴郡现在四处都出现了假冒祖郎兵马出现的山越众,十多处地方都出现了祖郎,很明显,是有其他的山越宗贼在冒充祖郎,因此这不能证明那些入驻校尉们所呈递的请功表册就是假的,万一他们杀的是真的呢你因为这么多冒充的就定他们的罪责,是不是有失公道

    至少得经过论证与仔细甄别之后才能下定论。

    盛宪气的直咬牙,他问陶商你凭什么断定那这些假冒的宗贼里面,就没有真祖郎

    陶商反问他那你凭什么断定这些人里面,就一定有真祖郎

    一番强词夺理兼带不要脸的话说出来之后,盛宪差点没气晕过去。

    但他实在是没有理由驳斥陶商。

    盛宪一开始就打错了算盘。

    他想给陶商下马威,还不如上来直接跟陶商比作势,这样赢的局面还会大一些。

    可他偏偏跟姓陶的比胡搅蛮缠,这不是自己找死么。

    盛宪还想再质问陶商别的,却见陶商打断了他,反客为主,另外询问了他一件事情。

    “孝章公,据说近年来,孙氏一族的孙策,一直是在吴郡下属的富阳县丁忧守孝的吧可是陶某在兵进吴郡之后,派人去富阳寻访孙策的踪迹,却发现这个人和他亲眷,早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孙坚在世时是豫州刺史,孙策服丧之期未过,他的家族亲眷若要从吴郡挪走,想必一定是要有你亲自盖绶的路引才能起行是不是敢问孝章公,孙策本人现在已经不在吴郡之境了,这件事,您应如何和刘刺史交待”

    盛宪闻言顿时脸色一红,但口中还是不服气的道“孙策服丧之期虽未至,但其宗族长辈已经尽皆联名,言举族迁移乃是族中商议之事,非孙策本人不尽孝之故,盛某纵然是郡守,却又有何理由去阻拦”

    陶商似笑非笑的看着盛宪,道“理由那我告诉你一个理由孝章公管不管孙策孝顺与否的事,陶某并不关心,他亲爹就是被他本人克死的,与咱们也无半点关系可是你知道不知道,孙策之父孙坚乃是袁术的附庸,昔日霍乱江南,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豫州刺史孔伷的举动,皆此二人所为,孙家人就是一个祸胎,孙策在你的辖境范围内,你不想办法控制住他,反而纵虎归山,日后江南若有祸乱,你就是罪魁祸首”

    盛宪被陶商气的满脸发红,但偏偏又说不出什么来。

    孙策之父孙坚是袁术的附庸,这件事天下皆知,而袁术和孙坚在江南之地连续掀起腥风血雨,这件事盛宪也是知晓的。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盛宪才不敢随意去招惹孙氏一族。

    孙策虽然是在吴郡给孙坚守孝,但不代表他麾下的兵马丢失了,其堂兄孙贲此刻代替孙策统领孙坚麾下的孙家军,自己若是随意阻拦孙策,不给孙策路引,翌日一旦被孙氏报复,盛宪的后果可想而知。

    文人也不各个都是铁骨铮铮的。

    陶商似是看出了盛宪不能说出的话,随即道“看来刘刺史说的并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