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第四十二章 二更(2 / 3)  继室子的为官路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谁?要知道,像公侯府邸,住在侯府后街的,不是侯府的下人,就是在京的族人,再没有普通百姓的道理。

    “你这样大的年纪,还不如一个三岁小孩懂礼,”余大儒轻蔑的看了沈平安一眼,很是高高在上。

    “我在蜀州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不曾去过京城呢,更别提侯府了,”谢笙天真的问道,“余大儒你既然有亲人在侯府后街居住,凭你的本事,应当是被请进侯府中去过的吧。”

    “那是自然,”在说道进入侯府的时候,余大儒挺得笔直的脊背突然缩了缩,脸上带着几分卑微,“侯府的老夫人不愧是太尉的妹妹,端方大气,实乃京中夫人之楷模。”

    “是吗,”谢笙心中已经有了猜测,这个余大儒,身上真的有功名吗?

    “沈兄,我们出来这么久,老师他们也该着急了,我们便先回去吧,”谢笙向着余大儒点了点头,“多谢余大儒陪我说了这许久。”

    因谢笙使劲捏了两下沈平安的手,沈平安听了谢笙这话,抱起谢笙就跑。

    赵青云反应过来还想去追,却被余大儒阻止了,还骂道:“他算什么东西,士农工商商排最末,你为农家子出身,不晓得比他好了多少,做什么要和他较劲。还不去将我方才教你的书籍背上两百遍!”

    沈平安抱着谢笙一口气跑出了老远,才有了喘口气的时候,等走到郑山长书房外,沈平安本想拉住谢笙,叫他等等再进去。却瞧见了谢笙冷淡的脸色,那撇过来的一眼,叫他不自觉的想起了自己老子恼火的时候,便不敢去拉。

    谢笙进去时,郑山长等人还在劝说主位上兀自饮茶的周老爷子,这些大儒正各出奇招,连脸面都舍下了,却撞上谢笙进来,只能暂且收了。

    “谢二公子好大的规矩,”那人本是讽刺,没想到下一刻谢笙说的话让他们都坐不住了。

    谢笙对周老爷子长施一礼,道:“老师,还请您将出门前父亲交与您的传信烟花借我一用。这蜀州书院窝藏我定边侯府逃奴,散布谣言,毁我父亲声名,必得一并拿了,好好严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见郑山长等人都即刻站了起来,谢笙抬了抬下巴,学着那余大儒的高傲模样道:“今日出门前,我爹叫我带了五十精兵,郑山长你们若要留我,他们便能立刻踏平了蜀州书院!”

    才刚刚进门的沈平安听见那话还觉得心里一抖,等看见谢笙的动作,想到谢笙对自己说的,学习大人举止的话语。再一眼认出谢笙这学的是谁后,他竟连那几分紧张都去了干净。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谢笙上一句话的口气是和谁学的?谢侯爷?

    沈平安看了那人一眼,没有接话。光看到了人家的好命,怎么就没看到人家的努力和聪明呢。

    沈平安至今还记得三年前见到谢小公子那回,明明自己大他许多,却还不如他看得明白,枉费平日里父母总夸自己聪敏。尤其是自己好投机行商事的事情,在回去告诉父母之后,险些没被父亲给打断了腿。

    那时候沈平安才知道,自己家中三代从商,兄长又实在是没有天赋,好不容易出了个他,结果还自己往歪路上走。

    打那以后,沈平安才彻底绝了商贾事的心思,便是有什么新奇点子,也是告诉家里,或者挂在家中信任的下人身上,再没有自己亲自上阵的。

    如今他努力钻研学业,已将之前落下的功课都补了回来不说,还得了师长准许,明年可以下场了,只要发挥正常,秀才功名必是十拿九稳的。

    沈平安往谢家的方向又看了一会儿,就重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拿出认真温习起来。

    “真是个怪人,”沈平安的同窗像是看稀奇一样你指指我,我点点你,一面是看沈平安的异样举动,一面也是嫉妒沈平安和他们差不多年纪,就已经能被准许明年下场,还没有生活所累。

    这其中有不少人,如今已经有了退学返乡的念头。若有些才干,能继续考也就罢了。不能继续考的,在村里开个私塾养家已算上乘,多是去做些柜上的算盘事。与被师长看好的沈平安,已然有了本质的差别。

    “谁在弹琴,”谢侯正策马回转,很快听到了琴声,他稍稍分辨了一下方向,忽然笑了起来,准确的往飞珠溅玉的方向行去。

    “侯爷,您回来了!”小六子早眼尖的瞧见谢侯,便立刻下了平台,在下头候着。

    谢侯把自己的马交到了底下伺候的人手里,率先走了上去。

    小六子紧紧跟在谢侯身后:“这会子是夫人在弹琴。”

    谢侯脚下步子更快,几乎是三两步就上了石台。

    石台上,谢笙和大姐儿正坐在一旁,满眼敬佩的看着自己母亲。经过了六年时间的洗礼,谢笙学会了该如何去品鉴一首曲子的优劣,或许他还说不出个所以然,可李氏和大姐儿之间的差距,却是能轻易感受得到的。

    当谢侯上了石台,所看到的,就是李氏一心抚琴的模样,朱唇雪肤,凤眼柳眉,没有一处不是他熟悉的模样,却少见如此华丽的打扮。

    谢侯不自主的向前走了两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