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百一十七 曹操和王粲的攻守同盟(3 / 3)  东汉末年枭雄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次的事件被激怒,准备进行相当激烈的反击,一举击溃那群“国家的蛀虫”。

    他们四处搜集罪证,调查这些人的犯罪证据,明里暗里打探消息,很快就搜罗了一大堆消息。

    曹操还得到了一些特殊的情报,据说这些事情的确是真的。

    曹操大喜过望,觉得自己拿到了制胜法宝。

    可是王粲却对此有些疑虑。

    “此事牵连甚广,若陛下真的追究起来……恐怕其他人也脱不开关系。”

    “这样最好,牵连进来的人越多,咱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而且我与陛下一起长大,陛下的性子,我最明白,仲宣尽管放心。”

    曹操很是自信,立刻就开始操作。

    于是这件事情很快就发酵了。

    尚书台内的论战怎么样暂且不说,御史台和内阁很快就被牵扯进入其中,只有参谋台因为特殊性而置身事外。

    军队不敢涉足政务,曹洪虽然躺枪,但是直属上司赵云也没有任何表示,似乎这件事情就没发生过,卫军一样执行日常训练任务和警戒工作。

    对赵云的态度,郭鹏是非常满意的。

    任何将领不得进言讨论涉足政务,这是郭鹏给军队和将领划的一条红线。

    参谋台存在就是给这一政策进行兜底的。

    所以参谋台也不能就此事发表任何言论,除非牵扯到了参谋台,参谋台被问责的时候,才能发表言论。

    眼下,参谋台和军队置身事外,其他几大部门则乱作一团。

    尚书台内部数个部门乱战一团,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口径,每个部门里面都有对这件事情持不同看法的人。

    有些人支持王粲,觉得王粲没有做错,重农抑商本来就是国策,对商人收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些人则强烈反对此事,说盐铁官营之后生意就不好做,商税已经比较沉重,再加税,就等于逼的商人放弃从商。

    没有商人,洛阳城里的人难道可以买到那么多东西吗?

    还有人就王粲等人有没有贪污提出了质疑,说这样的事情忽然发生在商税法案要推行前夕,难道不是刻意为之吗?

    也有人嘲讽,说所谓一心为国之人本身居然是个贪污惯犯,未免也太过讽刺。

    支持商税法案的人抱紧了重农抑商的国策,以此为核心论据,对反对派进行驳斥。

    反对派则咬住王粲等人贪污的事情死死不放,一定要求三司会审,审出个水落石出来。

    朝中争论日渐激烈。

    其实吧,对于这种事情,郭某人是非常开心的。

    他一边看着两种截然不同立场的表奏,一边看着临淄营送来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上显示王粲没有贪污公款的行为,这些贪污公款的奏表都是捏造出来的,细细一查就能发现端倪,虽然需要耗费时间。

    但是那帮人的目的显然就是为了通过拖延时间来扭转局面,让皇帝感觉到这件事情推行不下去,阻力太大,牵扯范围太广,甚至会伤到自己的嫡系,从而主动放弃,进行妥协。

    他们在东汉朝廷里就经常这样搞。

    浑水才能摸鱼。

    核心目标不是为了证明王粲有贪污行为,而是为了通过这个过程打击王粲,打击朝廷税改力量,让税改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对此,郭某人嗤之以鼻。

    几颗棋子罢了,真以为我在乎他们?

    不过报告中也显示,王粲虽然没有收某些人给他送的钱财,但貌似还是达成了某些协议,给了他们便利。

    王粲通过自己身为兖州人的身份,向同为兖州人的陈宫举荐了这些人,让陈宫开了方便之门。

    陈宫是朝中少数和王粲保持友好关系的官员之一,当初陈宫在参谋台的时候,就和王粲来往颇多,外放雍州刺史之后倒没听到什么消息。

    结果不曾想居然在这里和王粲有了联系。

    陈宫答应了王粲的请求,卖了一个人情,安排了这些人在雍州内任职,担任了陈宫身边一些他可以直接安排的职位。

    顶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