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五百四十 父亲,你,要造反吗?(2 / 4)  东汉末年枭雄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站在门外面充当背景板。

    在蔡邕灵前祭奠他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高官显贵。

    大将军曹仁。

    内阁首辅曹操。

    参谋台尚书戏忠。

    参谋台左右侍郎荀攸、郭嘉。

    尚书台下辖各部尚书、侍郎等数十人。

    卫军大将军赵云。

    卫军下辖四名将军郭栋、夏侯渊、李典、曹纯。

    还有一系列与蔡邕有旧的中层官员,以及一系列蔡邕在太学之中比较赏识的学生,他们纷纷在蔡邕灵前哭祭,祭奠这位给了他们莫大关注和鼓励的长者。

    蔡邕入魏以后,逐渐不在政治上有什么成就和建树,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教育和学问上。

    老一辈儒家学者郑玄等人相继去世之后,加之郭鹏打压儒学、创建新学,老一辈儒家学究逐渐式微,渐渐没有人专攻于儒家学问。

    而蔡邕也能与时俱进,他自己年轻时学有余力,所以学了一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属于【旁门左道】的东西,音乐,天文地理等等。

    而这些在魏帝国也属于新学内容,很受追捧,在科举考试之中占有不低的份量,于是蔡邕成为少数能在旧时代和新时代都站稳脚跟的学术大师当中的一员。

    这也为他带来了崇高的地位和名望。

    他的去世对于这些与他相关的人们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沉痛的事情。

    不过眼下天气正在转热,虽然郭瑾特批了大量冰块,但是考虑到蔡邕遗体的问题,灵堂只设三天,三天之后,灵堂撤除,蔡邕的遗体将运回陈留老家入土为安。

    一应人等愿意送行的可以送行,也可以在此之后再前往蔡邕坟前进行祭奠,任由他们选择。

    为表孝心,皇后蔡婉将和自己的姐姐蔡琰一起,送蔡邕最后一程,从洛阳把蔡邕送到陈留老家,然后再返回洛阳。

    这一点,郭瑾也同意了。

    蔡邕出殡的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

    郭鹏站在洛阳城墙上,从高处凝望着蔡邕的出殡队伍缓缓离开洛阳城,一路往东而去。

    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属于他的时代,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

    郭鹏长叹一声,为蔡邕送去最后的哀思。

    五月下旬,曹兰带着郭承志直接改道前往陈留祭拜蔡邕,然后和蔡婉一起返回洛阳。

    蔡琰很伤心,决定留在陈留老家多一些时候,多陪陪蔡邕,曹昂无奈,只好向郭瑾告假,在妻子身边陪伴她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小插曲。

    蔡邕的葬礼正式结束之后,陪伴他数十年不离不弃的老仆在蔡邕坟前自尽。

    蔡家人感念他的忠心,遂把他的坟墓修在了蔡邕的坟墓旁边,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继续侍奉蔡邕。

    蔡邕去世是大事,但是这件大事并不能阻碍魏帝国继续往前走。

    兴元三年六月初三,皇帝郭瑾向天下宣布,册封皇长子郭承志为皇太子,在奉天殿举办盛大的册封典礼,然后正式昭告天下,以郭承志为储君,定立国本。

    魏帝国第三代皇帝的人选已经确定,郭瑾作为皇帝的地位彻底稳固,再也没有任何可以阻碍他的人或事件出现,他可以顺畅的毫无阻碍的行使他的权力,治理他的帝国。

    六月十七,云州刺史田丰和交州刺史满宠联名上表,言蜀道大动脉最南段已经顺利与交州道路合并,两州官道交通彻底接通。

    蜀道大动脉工程历经十八年的漫长时间以后,终于宣告终结。

    郭瑾十分高兴,立刻下令为整个蜀道大动脉的负责官员、工匠和民夫庆贺,大方的打开国库和自己的内库,对他们各有赏赐,并宣布连着册封皇太子的喜讯一起,大赦天下。

    蜀道工程终于完结,对于魏帝国而言意义极为深远,当时的人们或许还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但是后世人民一定能十分深刻的认识到这个十八年的漫长工程到底意味着什么。

    蜀道大动脉打通之后,郭瑾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大赦天下之后,他立刻下令调动蜀道大动脉部分精干负责官员和全体苦力奔赴大运河工地。

    魏帝国两大世纪工程之一的蜀道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中东部地区的大运河工程。

    这一工程自延德六年正式开工以来,也已经历时十年,江南段早已完工,中原段也几乎完工,现在只剩连接到洛阳的水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以增强运力。

    剩下来正在忙碌的还剩下河北段,从洛阳连接到邺城的这一段。

    原本这一段是不存在,延德四年程田党争时期这一段被郭鹏顺势提上正轨,加入了大运河工程的范围之中,把河北与中原、江南连成一线,方便未来的南粮北运。

    这一段工程郭鹏是使用当年俘获的鲜卑人和乌丸人进行的,由于初期工程模式较为粗放,所以使得战俘大量死亡。

    后来郭鹏告诫了运河工程负责官员要稍微善待战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