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四章 脚夫力士踏道途(1 / 2)  明尊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三岔河口是个交通要道,有道是沟通南北,全系一条大运河,而大运河最紧要之处,便是这三岔河口。

    这地方许多条河道,有南来的南运河,北去京师的北运河,联通滹、滏二水,沟通河北山西的子牙河,以及九河汇聚灌入渤海的海河!

    所谓三道浮桥两道关。

    第一道的钞关浮桥,便设在南运河上。

    这桥北连着河北大街,从老城的东北城角出去,就是钞关浮桥,过了浮桥沿着河北大街,便是昔日钱晨两道符镇压的十八家武馆的所在。

    过了钞关浮桥,便是三岔河口。三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呈丁字,丁字河口的西边就是南来的南运河,丁字最长的那一竖,便是直通渤海的海河。

    三岔河口,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那一角,就是天后宫的所在。

    再往下,海河向南流入渤海,打东城门过时,出城跨海河的便是第二道关,第二道桥——盐关浮桥。

    锁住大沽港往三岔河口的海河道。

    而丁字河口的东边,乃是北运河和子牙河汇聚的一条河段。

    这一段河流在狮子林绕了一个弯北上,在窑洼处又是一个丁字河口,这一次丁字的东边是金钟河,西边才是北运河。

    而北运河在窑洼又打了一个弯,这道弯上便是最后一道浮桥——窑洼浮桥,后改建为金刚桥。

    三道弯围出了一个三面环水的洲渚,便是大沽口最为繁华的狮子林,截断狮子林,联通窑洼浮桥和钞关浮桥的,便是河北大街!

    金刚桥以北,北运河与子牙河再次分道扬镳,三河交汇,形成一个Y形的河口。

    所以,三道浮桥,正好锁住了南、北运河,和通往外洋的海河。

    环绕狮子林形成了一片极端繁荣,汇聚八方气运的金锁玉关之地,自从陈传老祖派遣弟子建立天后宫,在狮子林下,三岔河口布置大略的形势以来。

    历朝历代无数地师、天师、风水师的高人,无不来直沽见过这片地方。

    九河下稍大沽口,三道浮桥两道关。

    便是将大半个北方的气运锁在了这里!

    三座浮桥,将南北和外洋随着运河港口水路而来的气机一一关锁,在三岔河口这个地方牢牢锁住。

    造就了直沽滔天气运和繁华,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而来的盛况,又以这北方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交通要枢为封印,牢牢镇压住了天后宫下面的那东西!

    那一日钱晨登上望海楼,便是为了看清这金锁玉关的三道关锁,推算那东西的封印。

    而白莲教圣女之所以引山东大旱,数十万冤魂而来,也是为了冲击,截断南运河山的钞关浮桥,打开第一道锁!

    日头西落,三河岔口本就是直沽最为繁华之处,此刻钞关浮桥依旧人群涌动。

    即便上面死人无数,又能如何?

    老百姓若不走这一条路,就要走盐关浮桥,然后经由窑洼浮桥绕回狮子林上,多走十多里路,过两三座浮桥。

    大家都是讨生活的,每天睁开眼就欠着一天的饭钱。

    不撞恶鬼就撞穷鬼。

    传言再可怕,也没有饿肚子实在啊!

    此刻运河两岸更加热闹,河岸两边站着漕帮的水手船夫,道上又都是脚夫、打行和武师,整个大沽口三教九流全来了,甚至在河道两边搭起了高台。

    一群披着法衣的和尚道士在上面跳大神,走禹步。

    要说大沽口什么最多,那一定是脚夫!

    这座北方重镇里,至少有十多万青壮专门吃这一行的饭。

    从南北运河,外洋港口的漕船装卸,到本城生意的运输;从

    去往京师的骡马大道,到河北山西的商人,全离不开他们。

    最穷的汉子,头上搭着一块汗巾,腰间系着一根腰带,拎起一条破裤子,打着赤膊或者穿条短打,凭着一双赤足铁脚板就在码头给人扛货!

    稍微好一些的,也不穿鞋,背着一条担子,就做起了出城入城的短途运输。

    有点家底的便拉起了人力黄包车,外洋来的车架,精铁橡胶的大轮毂,拉人拉货都能健步如飞。

    而最有钱的那些,牵着驼队、马队,赶着驴车骡车,从京师到大沽口,往来不绝。

    这一刻,大半个直沽的脚夫都来到了三岔河口。

    说起来混混行能控制的脚夫不过几千人,大半拉黄包车的、小半骡马行的,开车店的,明赌暗娼大烟馆,加起来不过几千人……

    而靠着两大漕帮吃饭的水手力夫脚夫,便快有数万人了!

    其他的还有打鱼行、外洋港口、洋人商会,林林总总加起来十万青壮。

    此刻,环绕三岔河口这片区域便莫约有这么多人,紧张的朝廷派出巡河营、巡捕营维持,兵城中的驻兵也出了城,甚至一支北洋舰队都呆在天津港外面呢!

    实在是这十多万青壮劳力,靠的就是两条运河,一座港口混饭吃。

    红楼鬼船,阴兵借道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