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地藏经可解天国高寒(2 / 2)  李泰的大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趁之机。

    试想今上圣天子临朝,以历代治乱兴替的经验,太子只要能安分守己做一个守成之君,只要进退有据不失德行,就算黯淡平庸一些,李泰又如何能动摇其东宫地位?

    一念至此,张玄素竟是冷汗如瀑,老夫……当真错了吗?

    李元昌见张玄素似有所悟,长叹道:“张公本是当世大儒,一叶障目以至行事操切谬以千里,以张公大才,只要能脱出迷障自能引导太子重返正途。”

    张玄素阖目不言,须臾后两行浊泪溢出,声音枯哑道:“太子如今视老夫如寇仇,老夫何德何能牵引太子重回正途?”

    李元昌摇头道:“张公此言大谬!

    眼下太子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距离被废不过一步之遥。

    不过,所谓物极必反阴极而阳生,如今却是太子涅槃浴火王者归来的机会,亦是张公经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天赐良机!“

    张玄素讽道:“汉王果然高见,依着殿下的意思,太子这一遭受难,非是危机反而受益无穷?”

    李玉昌正色道:“不错,太子这一遭大难乃是从前太过顺风顺水,无论他惹下何等样泼天大祸,陛下都能为他遮风挡雨。

    陛下之所以如此袒护承乾,一者承乾乃嫡长子,为了维护大唐纲常,陛下盛怒之余只能力保承乾。

    二者,李泰从前虽然看似咄咄逼人对承乾造成莫大威胁,实际上李泰志大才疏,文采风流却跋扈张扬胸中实无一策。

    陛下圣明烛照,对于两个嫡子相争如何看不明白?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既然李泰并无取代承乾的能力,对于兄弟俩明争暗斗陛下不过视为稚子玩闹。

    现在情况已变,大病而愈后李泰一朝悟道,如今文韬武略莫不出众,已经对承乾造成致命的威胁。

    李泰进步若斯,承乾若不能振作奋进,等待他的后果必将是废为郡王而就藩离开长安,陛下百年之后欲求终于床榻间而不可得。

    如此大难临头之时,只要有人能够陈之以利害,以承乾的悟性,必定能够幡然醒悟觉今是而昨非!”

    这一番话鞭辟入里,张玄素咂摸一番后眸中渐渐燃起一簇火苗,却是仍然质疑道:“置之死地而后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汉王,老夫不得不承认从前小觑于你,或者今天的汉王才是真正的汉王?”

    李元昌洒然道:“这并不重要,张公今日不曾赠孤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孤已然欣喜无限。”

    张玄素叹道:“汉王睿智如此却是糊涂一时,老夫承认你的分析切中太子命脉,可那个点化太子的人选应当是太子太师魏玄成才对。

    以太子对老夫的态度,老夫恐怕不曾开口太子已然退避三舍!”

    “不然,陛下盛怒之下命承乾于太庙反省,当此之际谁人也不能见到太子,就算魏玄成这个太子太师也不成!

    今日可入太庙者,唯张公耳!”

    李元昌一口否决了魏征。

    “这是为何?”张玄素糊涂了。

    “因为张公被承乾刺杀而初心不改,不看僧面看佛面,张公若能于此时叩请陛下入太庙探视承乾,陛下感念张公赤诚,必然网开一面允准张公谒见太子!”

    李元昌说到此事竟然杀气凛冽,张玄素目光一凝:“为何要此时劝导太子,诚如殿下所言,待太子在太庙反省一月,净思己过以后再行劝谏,岂不更佳?”

    “张公又谬矣,此时承乾甫入太庙数日,正是惶恐、惊惧、无助、愤恨已臻极致之时。

    所谓破而后立,治重病当服虎狼之药,非此惶惑无助将从前一切否定怠尽,脑子陷入一片混沌之际,承乾不会听得进任何劝谏!”

    李元昌杀气更甚,张玄素张了张嘴,却是无奈发现对方的话无从反驳。

    见老头认同了自己的见解,李元昌重又变得洒然不羁。

    他淡然一笑褪下阴阳鱼鹤氅递给张玄素道:“烦请张公将此袍相赠承乾,告诉他阴阳和合唯平衡而已。

    再送他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张玄素颤抖着手接过了鹤氅,李元昌又自袖口掏出一本《大藏经》道:“此经烦请张公一并转赠承乾。

    文德圣皇后仙逝多年,天国之中不胜高寒。

    承乾身为人子,若能日日祈经为文德圣皇后修德积福,自然能让亡母心安!”

    也能让陛下感念承乾仁孝,进而挽回弑师杀父的恶感。

    李元昌步步为营佛道齐出,竟为太子谋划到如此地步,张玄素叹服之余,对这个以闲散逍遥王示众的先皇之子升起了莫大的钦佩,甚至有了一丝他自己也不曾察觉的畏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