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九七章为子孙着想(2 / 2)  活在南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对视一眼,狗儿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几个对自己的敬畏感减弱了几分。

    “考科举啊?小官人真是博学多才的很,俺们村前些年也曾中过一个解举人,后来进衙门做了书吏,如今听说在咱们祐川县孙主薄门下做事儿哩!不晓得小官人是否识得?”

    狗儿夹一筷子刚端上来的猪耳朵,放进嘴里嚼一嚼咽下去道:“哦,衙门里人员众多,一时半会也没认全,孙主薄倒是晓得!”

    “对对对,看老朽这脑袋,小官人乃是朝廷官员,那种卑贱衙役怎会认识,来来来,小官人,老朽与您喝一杯。”

    “好好好,咱们一起喝!”

    从古到今,酒桌上一直是个很重礼数的地方,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礼数自然很重要,双方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开言办事,自然是在“酒过三巡”后才能言及正题。

    酒过三巡是培养双方感情的铺垫,三巡过后便是试情义的时候,想想也是,等双方人马酒喝的差不多了,客人也到酒酣耳热,情绪正好之时,又有“吃人家嘴软”之嫌,此时正是说事的时候,毕竟,吃了人家的,一些忙不帮一下,面子上说不过去。

    所以当狗儿与众人齐齐的喝了一个后,本家户主杨老丈说话了。

    “小官人岁数这么小就能官衣在身,侍卫在侧,将来必定是个大人物”

    旁边的村正帮腔道:“那肯定的,回头中了皇榜,自然是高官厚禄,驷马豪车!”

    狗儿呵呵笑着不说话,只瞅着俩人到底要说出个啥来,反正自己已经提前把自己微末小官的身份说了,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儿自然可直接拒绝。

    “那啥,老汉就想了,回头要是小官人做了大官,公务上自然忙的不可开交,正好我家大孙子实在是没有种田的毅力,只一心想在外面闯荡闯荡,见见世面,若是小官人手里缺人使唤,就让我那不成器的大孙子伺候在你一旁,端茶递水的他手脚麻利的狠。”

    狗儿:……

    原来是给他大孙子找出身的啊,整这么一处,吓的自己还以为要帮他们打官司或者和官府讲情少交些税呢!

    有大傻狗剩三十几个小乞丐,人,狗儿自然不会缺,但是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手底下使唤人多了,万一将来有个什么事儿的也有个,信的过去的人手使唤不是,再说自己也不缺养活一个小仆的银钱,就算是真缺,也可以把人安排到商号里或者花寨作坊里当个小管事。

    随随便便一个差事儿,也总比他一辈子在土里刨食要轻松的多,这也是这老丈折腾这一大圈的根本缘由,毕竟他年轻时走南闯北的开阔了眼界,晓得有贵人帮助,他孙子这一生不会再吃苦头。

    “好说好说,我身旁正好缺个磨墨之人,若是老伯的孙儿有这耐心,可以跟在我身旁便是。”

    磨墨的?这可是书童的差事儿,等闲不会给外人的,自家孙儿若能得了这差事儿,不说别的单单是读书写字一道就不用自己费心了,将来若是学会了写字,咱也可以考科举,就算考不中也可以找个写写画画的轻松差事儿。

    “小老儿真是太谢谢小官人了,来,这杯酒咱们再喝过。”

    见这老汉满意,前来陪酒的村正和几位员外心里也高兴,当下就举起酒杯,附和着喊道:

    “来,干过。”

    一场小酒喝的宾主尽欢,瞅瞅太阳西斜,狗儿谢绝了这家人的热情挽留,喊了庞大郎准备启程,祐川县城里还有许多事情要等着自己。

    一锭二两的银子,便是狗儿一行人吃喝一顿的饭钱,说是饭钱,严格意义上还不如说是带走杨小修的酬劳,本来是不需要的,因为这个年代他跟着狗儿学本事儿,狗儿管他吃穿住,顺便享受他的伺候是对等的一种行为,除了逢年过节的节费和零用钱,工钱是不用给的。

    但是狗儿实在耐不住他背着小包袱哭哭啼啼的与他妹子告别的凄惨模样,所以就给了。

    马车继续开动,一行人重新踏上官道,田地里老丈的儿子,杨小修的爹,仍旧挥舞着铁镰收割着地里的庄稼,这一次,他后面少了一个偷懒的小滑头。

    漫漫求学路,盼子成才心,瘦腰老茧不怕苦,只愿儿孙享富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