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琛的《败臣论》(3 / 4)  主公我不想加班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重要的,是身份上还是会被人再提起,有可能会在新东家处被排斥。”

    “败臣是战败之后被迫投降的,他们和那些因为矛盾冲突带着旧主的信息来投的不一样,那些人可叫弃暗投明,他们弃暗投明是他们自己的决策英明,但是对于败臣而言,他们弃暗投明的功劳,在于劝说他们弃暗投明的人。”

    “所以,私以为,败臣,才更应该要抬着头投降。”

    陈琛的声音坚定有力,似乎他将来也会这么做一般。

    刘备:嗯嗯嗯?

    但是其实陈琛还是留了一些话,比如如果这个败臣不是被人家看重的,那他就这么昂着头提要求,大概率可能是会被直接把脑袋砍下来的。

    这个理论只适用于被敌方看重的大将大臣,而不是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废物。

    “其实田元皓此举,与那些投降之后希望能够不与旧主为敌的将领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就按照他这个要求,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没有必要放大化。”

    “而且田元皓甚至都没有说不参与到针对袁绍的计划中。”

    “玄德公可信我,倘若我们给予田元皓信任,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其实陈琛当时知道田丰被留在渤海郡的时候,还是蛮惊喜的,就是沮授没有留下来比较可惜,倒也是他贪心了。

    因为当谋臣跟主公分隔开来的时候,他们的中二病可能就不会那么重了。

    其实有时候败了之后,就是主公跟谋士、大将他们待在一块,然后哭一哭,喊一喊,互相感染一下情绪,回想一下曾经的美好,然后相互约定共赴黄泉。

    其实说实话,这种主公坏得很呢。

    你看看那些没有跟主公在一起被抓住的,还没有投降的,都成了无双忠臣了,这说明投降是正常选择啊!

    其实按照陈琛的想法。

    大家的思想就有点问题。

    那些能够无惧死亡,为了忠诚,一腔热血去赴死的固然值得尊重。

    但是那些选择活下来的人,他们只要不对旧主造成太大的创伤,那他们也不应该被人唾弃。

    因为,他们也只是想要活下去啊!

    当然,跟异族的话,另当别论。

    陈琛今天他就承认了,他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者,他就是觉得大汉民族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其他异族就是不行,只有汉人才是人,其他人种,那怎么对待还得看心情。

    “呼。”

    陈琛脑子里的思绪还在飞翔,刘备却是想明白了,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心中也没有了芥蒂,摆了摆手。

    “告诉子龙,准了,让他们把袁谭的尸首护送到青州去还给袁本初吧。”

    “诺!”

    荀攸到一旁去起草书信,让人把书信送回浮阳城去,也算是给田丰一个交代吧。

    他们都知道,按照这个情况的话,这封信写出来的时候,田丰这位大才,也算是进入自己的阵营之中了,至于他能够带来多大的作用,他们还不知道。

    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他是被陈琛先生所认可的人,能够被陈琛先生认可的人,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是拉胯的。

    就算是之前办事有些轻浮看着不靠谱的郭奉孝,之前也做好了太原的调研,为太原的基建工作和民生提供了很多帮助。

    而这次渤海之战之中,更是和郭缊商讨提出了将三军拆解再重组的临时战略,将奇谋发挥到了一种稳妥得不像是奇谋的程度。

    可以说在这次渤海之战中,最为亮眼的并不是赵云和张飞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

    也不是马超的小失误带来的尴尬和损失。

    而是老少两郭商议出来的三军拆解重组战术。

    他们在开展这次战术之前,也是征求过了三位将军的意见,张飞、张辽表示了自己带的骑兵肯定够强够听话,而且也都相信子龙带骑兵的实力,所以在合作方面很顺利。

    而他们也模拟了解过了赵云的骑兵攻城的成功率。

    可能性不用测了,之前赵云就展示过了。

    谁都知道刘备如今的骑兵很强,在刘备之前的各个知名战役之中,都是骑兵大放异彩,无论是雁门鲜卑之战,还是白波谷匈奴歼灭战,其实都是骑兵在统领全场。

    而青山营偷袭张燕大寨的战斗又没有多少人知道,攻打邺城更是没有什么战斗发生。

    所以麹义的两支特殊部队,比刘备军的普通步卒要强一些,能打,对于骑兵呢,又本身就是作为步卒克制骑兵的角度来搭建的部队,自然是有一定的克制消耗效果了。

    其实按照麹义的想法是没有什么毛病的,先用己方的特殊部队将刘备的骑兵给打残了,到时候如果对方只有步卒能够形成有力的攻击,那完全有机会放弃渤海,从容地离开渤海,前往青州的。

    但是谁能想到这波麹义就是在第二层。

    人家老少两郭在第五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