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左手一块木,右手一柸土(2 / 3)  弑红尘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道子手中,那这姑苏镇真正作乱的人绝非是万魔教的星月使者,也说明络腮大汉当晚未来得及说完的话是假的,可为何这背后之人还要在那时候杀人灭口呢?络腮大汉一定是泄露了什么,才让背后之人动了杀心!

    杨靖宇将当晚络腮大汉说的话都仔细的在脑海中回想了一遍,除了提到万魔教的星月使者以外,他肯定络腮大汉没有泄露出任何有用消息。

    眼下,只有想办法从尽尘的嘴巴里问出点什么了。

    无心赏景的他,不知不觉竟是加快了脚下的步伐。道旁的松枝上不时挂着红色的布条,应是登山求佛许下的祈愿平安符,它们一些已被风吹日晒褪了色,悬挂在树枝上,随轻风微微拂动。

    耳旁,隐隐传来了一阵飘飘云端的琅琅梵音,好似集众僧之口,一齐颂出的。越是向上攀登,杨靖宇的内心就越觉得不对劲儿,他好像是预料到了什么,脸色一变,张开手直接飞身而起。

    上次夜间寻来,杨靖宇并未看清整座寺庙的格局,此刻折身落在庙前,可见姑苏寺依山而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侧边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无一不庄严佛家圣地的清幽。

    寺前塘中的荷花开得很稀疏,但绝然是美丽的,如同点缀在绿色海洋中的一串串粉红星光,开得绚烂夺目。圆叶飘浮在水面,盈盈一颗晶莹的水珠,在叶扇上打着圈儿,就是落不下水中。水中游着金蓝色的大鲤鱼,在午时太阳光照射下,疲倦的扭着尾巴,对着水面吐泡泡儿。

    梵音阵阵,聒噪的知了却是不知疲倦的扯开了嗓门……

    庙门两尊座佛手捻佛诀,正襟危坐,好似在向杨靖宇微微颔首。忽是一阵浩荡的风乍起,满山的黄松青松随风摇摆起伏,松涛声似万马奔腾,金戈铁马,逐一碰撞,气贯长虹。又似惊涛拍岸,卷起千堆浪花。

    杨靖宇此时内心非常焦急,落在庙前,见寺门紧闭,上前急敲久不应。唯见一枝嫩绿的桃树伸出了院墙,上结满了果实,坠得几乎胜不住。

    杨靖宇再等了一会儿,又推了推门,见从里封闭不能进去,便向后退了几步,将桃木扇别在鞶革上,踏地而起,直接顺着院墙进入了寺庙中。

    映入眼前的是数十个褐布小僧结跌伽于地面,同时面向一个地方,双手合十,闭目诵经念佛,脸上神情诚恳之至。门上的大佛巍然屹立,慈悲的脸上在太阳光下反射着金光,佛鼎中燃烧着香火的味道,一缕缕青烟从寺庙恢宏的殿宇棱角,朱红长廊,彩丽宝塔徐徐升腾,宛如高山生了火,将整个姑苏镇笼罩在朦胧之中,虚实难分。

    杨靖宇心里“咯噔”响了一下,众僧念经所对的方向,不正是上次夜访姑苏寺与尽尘叙话的后院吗?

    他顾不上问及僧人,自个儿向姑苏寺后院的地方走去。

    姑苏寺有前院和后院之分,前院对外界开放,乃是众生上香拜佛,以及寺庙开设讲经之地。而这后院,则是供僧人休息与修道的地方。说是后院也比较勉强。整个姑苏寺修建投入的资金并不多,又因山势的限制,仓促建立。所以前后院之间,只是正侧殿之分。简单说,后院就是侧殿,它们中间,只隔着一条曲径通幽的鹅卵石小道,摇摇摆摆宛如羊肠。

    不过,在一百多年香火鼎盛的时间里,姑苏寺有了充足的资金,终于将整个寺庙修缮了一遍。大殿中的诸佛都渡上了金身,连同院前那高达九米的大佛。寺庙虽小,花台楼榭,宝塔殿宇,都是金灿灿的一片。但这并不包括尽尘的禅房,它孤零零地伫立在偏殿靠山的地方,低矮昏暗又简陋。门右边唯有的一扇雕花缕窗,竟都破了好几个洞。

    浓郁香火的味道熏得人想要呕吐,就连那寺外无休止聒噪的蝉儿,也不得不展开了翅膀,逃离这个表面平静,实则满是罪恶之地。

    杨靖宇的到来,也有一些僧侣发现了。上一次他来过姑苏寺,大多僧侣自然都记得他。又因为尽尘的特别嘱咐,所以他这一路向后院走去,并无一人阻止。

    众僧瞧了他一眼,便再次闭上双眼,心无旁骛的继续念着佛经。

    通幽的鹅卵石小道不再充满乐趣,正午的太阳直射而下,还能透过青烟中,望见空气缕缕蒸腾的水汽。

    天气很热,杨靖宇抬手擦了擦汗,却见得尽尘的房间里里外外坐满了念经的僧人,琅琅的梵音变得低沉又压抑,这让他内心不由得一揪。

    三步并两步,他直往尽尘的房间走去。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竟在众僧发现他时,都微微向两边移开了一条小道。

    顺着这条小道走了进去,房间有些昏暗,气氛也很沉闷。尽尘结跌伽而坐床头,面目清秀红润,似在闭目养神,又似在睡觉,看起来安详极了。只是他身上披着的袈裟已不在,双手瘫在两腿上,左手握着一块木,右手攥着一柸土。

    杨靖宇停在他身前,脸色有些难看,正如他之前预料的那般,尽尘死了!

    眼下唯一掌握的线索也断了,杨靖宇内心突觉很愤怒,他一把拽起地面念经的老和尚,沉声问道:“法师,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