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九章 怎么洗白一个“反派”(2 / 3)  从拍情景喜剧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本研讨会,说是会,其实一共就四个人。

    富龙、《大秦帝国》编剧组主编,再加陈首明和左乐。

    人虽然不错,但份量十足

    现在《大秦帝国》剧组正拍的如火如荼,几位执行导演带着多个摄制组齐齐拍摄,导演、演员们忙的不可开交。

    富龙刚开始也只以为自己和编剧交流一下就完了,没想到左乐和第一男主陈首明竟然双双齐至,这让富龙心里对这次剧本研讨会的重视翻了几番。

    其实富龙不知道的是,不单单他自己吃惊。

    那位主编和被强拽着来的陈首明,也对左乐主持这次剧本研讨会表示惊讶。

    《大秦帝国》开机这么久,也就是刚开机那会,剧组联合搞了一个大的研讨会,之后一般都是编剧和演员交流,像今天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

    面对几人的惊诧和疑惑,左乐其实心里有数,但没有解释,也不足外人道。

    原版《大秦帝国》整个系列固然质量优秀,但也有很多问题。

    其他几部不谈,光说第一部《裂变》,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有二。

    第一,过于神化商鞅。

    毫不夸张的说,《裂变》里的商鞅,就是一个圣人,几乎没有缺点。

    这个设定本身但也不是不行,正面主角嘛,塑造一个理想化角色很正常,但最不该的是以贬低其他人物用来衬托商鞅。

    而且还不是贬得一般人,孟子、申不害、公叔痤、庞涓、孙膑、赢驷,乃至于秦孝公,为了体现商鞅的英明,做了一定的贬低甚至抹黑。

    是,商鞅固然伟大。

    但其他历史人物也都是人中俊杰,不能搞贬一捧一。

    事实上也是如此,左乐在金手指看到的评论弹幕里,绝大部分的差评都是因此。

    编剧想神化商鞅,殊不知一粉顶十黑,本身商鞅在历史的形象就不是特别正面,如此激烈的“拨乱反正”,就容易过犹不及,形成反噬。

    所以左乐在山河《裂变》剧本作出的重大改变,就是消除这种捧一贬一的手法。

    商鞅固然值得令人敬佩,但其他人也不是什么伸头等着被主角打脸的反派工具人。

    甚至包括老甘龙等老世族反派,也有自己的行为根据,起初反对新法,利益私心虽重,但也不是毫无半分公义。

    秦国贫弱,经不起折腾,万一变法失败,元气大伤,秦国将来又该如何?

    当然,后期随着利益关系,双方迅速交恶,杀红了眼,不死不休,就另外两说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赢驷。

    这点之前也说过,《裂变》赢驷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是个反角。

    这在《裂变》这部剧时没关系,但等到了第二部以赢驷为主的《纵横》时,一个背地里捅刀子的阴翳君主,可不是一个讨喜的形象。

    特别是看完《裂变》的观众,正为商君的殉道而心伤不已,转头第二部“罪魁祸首”就开始自己占据大秦的C位,挥斥方遒。

    想想都有些膈应………

    这不是杞人忧天,原版是出现过这种情况的。

    第二部《纵横》上线之前,赢驷在很多人心里的印象就是个心机BOY,观感很差。

    结果第二部为了让赢驷更像男主,直接将人设给改了,让很多从第一部跟过来的老观众闪了腰,因此产生了不小的争论。

    直到后面,凭借扎实的质量,《纵横》口碑逆转,观众也对这个“秦王赢驷”真香了。

    既然提前知道问题,左乐自然不会拖着不解决。

    再加上他立志要把《大秦帝国》做成系列,人设剧情都要连贯,赢驷必然要作出改变。

    ………

    但是想“洗白”赢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直接关系到《裂变》的结局。

    已知结果,商鞅必死,而且形象崇高。

    那么问题了来了,赢驷这个秦君是直接命令下达者,势必站在反派的位置,一个杀了主角的“反派”,可不好洗白。

    原版《裂变》的赢驷,心思深沉,早在。刚刚重回太子之位时,就对大权在握的商鞅有所忌惮,但还达不到杀心,只是想夺权。

    后来,在伯父赢虔的蛊惑下,他渐渐对商鞅采取敌对心态,纵容老世族和赢虔攻击,打算打倒商鞅,手握秦国之权。

    然而商鞅一党维护商鞅。展现出来的实力让他心生警惕,越发的推波助澜,打击商鞅。

    而孝公留给商鞅的遗诏,里面准许商鞅领地自立,甚至有传言商鞅可以废王另立,让赢驷彻底起了杀心。

    至于车裂,完全是借商鞅之死算计老世族,留个把柄由头,以作后来清算。

    左乐之前想过,山河版《裂变》想“洗白”赢驷,只能在商鞅自己,以及局势上下功夫。

    这次开研讨会,也是想和两个演员聊一聊,这样的处理合不合适,或者看看他们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目前剧本关于对赢驷的相关剧情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