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六章 纠纠老秦,共赴国难(2 / 3)  从拍情景喜剧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到了沙发,目光看向电视荧幕。

    《大秦帝国》第一集开场,直接把剧情放到了战场。

    公元前362年,秦国国君秦献公为了收复河西失地,亲自统帅二十万步骑兵,进攻魏国占据的河西要塞少梁邑。

    魏国得知消息,同样出动了二十万步骑,由魏国丞相公叔痤统帅,双方在少梁展开大战。

    作为《裂变》甚至是整个《大秦帝国》系列的开局,左乐在这场少梁之战投入了很大的心思,光是群演,就动用了将近3万人次。

    秦魏两国双方列阵,大量真人群演加特效合成,营造出了遮天蔽日,气势磅礴的军阵。

    几个中远景镜头,双方那密密麻麻的军阵,让人看得头皮发麻,热血沸腾。

    除了军阵宏大,战争戏左乐也向观众贡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兵甲精良的魏武卒持盾,以步兵方阵攻杀秦军,秦军箭阵迎敌,如如暴雨一般箭矢,让人看的不觉瞳孔放大。

    在箭盾初次交锋之后,秦军骑兵,分两部向魏军冲击。

    为了拍这部戏,左乐联系了所有能够动用的渠道,硬生生凑出四千匹马,再辅以特效,制造出了万马奔腾的骑兵效果。

    万马奔驰,蹄声如雷,黑压压的一片,营造出极其压抑的视觉效果。

    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为什么骑兵被誉为冷兵器时代的兵种之王。

    近景厮杀,中景冲锋,全景军阵对抗,左乐尽其所能的还原了一场战国时代的冷兵器战争。

    魏之晨都看呆了,作为退休历史老师,他虽然谈不上历史通,对一些常识还是很清楚。

    也深刻的明白,刚才那短短几分钟戏,含金量有多高。

    至少在他的记忆力,之前从没有看过如此大规模的冷兵器战场厮杀影视片段。

    老伴也有些被这个区别于家长里短的宏大场面震住了。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客厅里只有电视里传来的兵器碰撞声、士卒的呐喊吼叫、以及兵器入体鲜血事件的声效………

    ………

    虽然《大秦帝国—裂变》一出场就是长达近10分钟的战场戏,看似单调,但并不沉闷。

    双方兵种战阵的攻守变换,两军主将的调度指挥,被左乐完美的剪辑在中远景内,让观众更直接的感受到这场战争的局势变化。

    而通过一些其他的镜头,丰富了剧情,也让观众从中发现一些细节。

    比如,魏军兵甲精良,战斗时时刻保持军阵,秦军相对来说,阵型更散漫一些,但通过近景,可以看出秦军勇悍,个人战斗力更强。

    秦军攻势凶猛,不但主帅秦献公亲自上阵,同时还早早的派上了预备队。

    而这些秦军预备队的模样,无甲无盔,身穿布衣,手里拿了一根长矛,有的甚至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而使用农具。

    不过这些秦军,无兵无甲,但悍不畏死,根本不惧伤亡和魏军精锐厮杀,以伤换命,甚至以命换命。

    正应了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魏武卒再是强悍,碰上这群不要命的秦军,也是伤亡惨重。

    靠着这股狠劲,这场少梁之战的初次交锋,以秦军小胜而告终,魏军伤亡两万余人。

    初战告歇,魏军收拢暂时的士卒尸体,一个白色的身影出现在战场之上,认真的查看双方士兵的尸体。

    此人正是男主商鞅,他在战场上查看了一番后,面见了自己的老师,魏军主帅公叔痤,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秦军食草,秦人可畏!

    商鞅查遍了所有的秦军尸体,全部都是胸前受创,这说明他们面对敌阵,前仆后继,奋勇争先,死不回首。

    更可怕的是,这支勇悍之师,甚至以草为粮,而不失士气。

    商鞅认为,魏军面前的这只军队不是秦军,而是秦人,更是整个秦国。

    面对商鞅对秦军的盛赞,公叔痤不以为然,甚至训斥商鞅身在魏国,要小心说话。

    商鞅出场的这场戏,既突出了他聪慧机敏的能力和眼光,也隐晦表现了他悲悯弱者的心态,并且由此让商鞅和秦国建立了联系。

    因为秦人在战场的勇悍和壮烈,给商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是好感。

    并且不止是商鞅,通过商鞅的视角,观众也感受到了秦军的勇猛壮烈,先入为主的对秦国有了好印象。

    这点很重要,毕竟《大秦帝国》秦国是主角,如果观众不站在秦国这边,很多戏剧效果要差上一半。

    之后的戏份,就商鞅暂时和商鞅没啥关系了。

    秦军小胜准备,乘胜追击,一举击溃魏军,拿下河西。

    然而魏军虽败,但底蕴尚在,并不认为会败给秦军,更重要的是,魏国大臣公子卬率六万援军到来。

    魏国强盛,秦国穷弱。

    然两国初战,竟然是魏国小败,魏惠王很不高兴,就派来援军,打算一口气把秦国给灭了。

    公子卬带军前来,所图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