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终章:回家(3 / 6)  医者无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问题,回答也都大同小异。医生护士的注意力全都在患者身上,根本没时间、没心情“搭理”摄像机。

    能不能留下影像资料,郭儒明的身份、能不能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患者的病情一点点好转,回家的日子也一点点临近。

    回家、家人、孩子、昏天黑地的睡觉,这些质朴到了极点的回答像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一样。

    平凡而重要,简单而纯粹。

    在这里,她们是护士,是医生,凭着一腔热血从瘟神手里抢人的勇士。离开这里,他们都是普通人。

    她们是两个月没看见孩子的母亲,

    她们是父母在家没能在非常时期留在身边照顾的孩子,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她们来到了天河。

    录制过程中,郭儒明特意多留了一些ecmo的资料。

    这种“神秘”的设备在这之前他们都没听说过,但因为疫情的关系ecmo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它就像是一种特效药一样,神奇、有效,关键还有昂贵。

    ecmo开机多少钱,每天多少钱……这些数据在疫情前,普通医生护士都不知道。

    可现如今,很多普通人对这些“用不到”的数据全都一清二楚。

    郭儒明在重症病房里,也属于普通人,他对ecmo很感兴趣。

    甚至有时候他会想要是国内像美国一样有近万台ecmo的话,会不会天河市的情况会好很多。

    10分钟转瞬即逝,冯院长并没有准备给他们留更多时间。郭儒明也很知趣,带着摄制组结束了短暂的记录。

    穿脱防护服都要半个多小时,而摄制纪录片的时间只有10分钟。

    和冯院长闲聊,尽量说着轻松一点的家常话,郭儒明一行人又录制了雷神山医院的各种作业文件。

    虽然是临时成立的医院,短时间内就要关闭,或许像是小汤山医院一样封闭了17年再次开放,或许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雷神山重出江湖。

    但是这里的每一点细节都很正规,和大型三甲医院一样,连各种作业文件都一模一样。

    没有因为急着抢救、治疗而放弃正规流程。

    雷驰荆楚,术济苍生。

    最后他们给雷神山医院的两行字留下影像,这才离开雷神山医院。

    ……

    比约定时间早了20分钟,郭儒明来到吴冕的宿舍门口等他下来。

    “郭导,这次咱们回去是不是也要隔离?”摄影师问道。

    “应该是14天。”郭儒明道。

    “好久……”

    “比天河人好多了,他们隔离了76天,回帝都上班的人还要继续隔离14天。”郭儒明的眼睛眯着,笑意满满,“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抱怨呢。”

    “从前我最听不得抱怨,可现在回头看,能抱怨也是好事,最起码人还活着。”摄影师笑道。

    “是啊,活着,活着就好。”郭儒明长长的叹了口气。

    死亡人数越来越少,出院人数越来越多,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本来一切都应该戛然而止,不管做了多少事情,最后肯定会留下无数的骂声。

    但这次似乎哪里不一样。

    不像是03年S病毒事件,最后随着气温升高病毒忽然消失。在方舱医院休舱大吉的那些天里,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国外如火如荼的蔓延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原来教员说的纸老虎还真特么的是纸老虎,一场疫情就把纸老虎光鲜亮丽的外衣戳破。

    纽约上空的秃鹫,那是一张即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意味深远、隽永。

    但郭儒明并没有过多关注那面的种种悲惨,这一切只不过是曾经天河市的放大版。

    那些画面他无法直视,甚至都不敢想要是没有全国医生护士一批又一批无惧生死的来天河市支援,这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这一年的一切都过于魔幻,魔幻到让人感觉像是在做梦。

    “郭导,吴老师明天也走么?”

    “走。”郭儒明道,“他这几天走在中法新城院区拆卸、消毒设备。带来的呼吸机、ecmo要带回去。”

    “坐飞机?”

    “火车。”郭儒明道,“现在不着急,吴老师怕那些设备被颠坏了,坐火车回去更安全。”

    “是ecmo么?我听说那玩意特别贵。”郭儒明的助理笑道。

    “在疫情前,我从来都没听说过ecmo这种设备。现在,我觉得我都能上去操作了。”摄影师笑道。

    “全国25%的ecmo集中在天河市,现在用不上了,陆续撤走。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得过。”郭儒明道,“这次事情真心是改三观,让我信了四个字。”

    “人定胜天?”

    “嗯。”

    这四个字这两个月来郭儒明经常说。

    “我还记得10年前我去蓉城,想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