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72章 问计(2 / 2)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夫,都是祸乱之由,愿陛下慎用之。”

    赵桓暗自摇头。这些人吵吵嚷嚷,把个朝堂弄的直如草市一般。难道说,这就是大宋末世的征兆吗?

    “宇文卿家,你对金人颇为熟悉,你说说看,我大宋禁军真的是无可救药吗,我大宋真的是国事难为?”

    自宋辽缔结“澶渊之盟”,武备松弛,无仗可打,百年不闻金鼓之声,承平日久,军纪松驰、禁军都给养残了。

    宇文虚中肃拜道:“陛下,金人携灭辽百胜之威,兵精将勇,士气如虹。我朝承平日久,官军腐败不堪,以百战雄兵对懈怠之卒,我朝绝无胜算,宜未雨绸缪,早做主张!”

    “绝无胜算?”

    赵桓心头茫然,黯然道:“难道说金人南下,朕只能引颈待戮,做那待宰羔羊了?”

    耿南仲白了一眼宇文虚中,忙奏道:“陛下唯今之计,莫如向金人求和,熄其雷霆之怒,然后徐徐图之。”

    宇文虚中立即冷笑道:“金人若是如此好糊弄,就不会有去岁围城之祸了! 陛下,以臣看来,莫如招各路勤王之师进京,训练士卒,未雨绸缪,这才是正策!”

    果然,听到“求和”两个字,赵桓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眼睛看向了耿南仲,连连道:“不错,不错! 耿相有何良策,快快说与朕来!”

    耿南仲肃拜道:“陛下,如今金人攻太原城甚急,以臣之计,莫如派出大臣,前去金营求和,许以三镇税赋。相关细节繁琐,可与金人详谈。只要金人答应求和,不再挥兵南下,其他皆可详谈。”

    赵桓正中下怀,点头道:“耿相言之有理。”

    宇文虚中连忙肃拜道:“陛下,金人狼子野心,狡诈成性,灭我大宋之心不死。陛下,请速招各路勤王之师入京,否则必有灭国之祸!”

    “灭国之祸?”

    唐恪冷笑道:“若是有灭国之祸,也是李纲和你等一般大臣无事生非,惹怒金人,却又无力收拾残局,把这些麻烦扔给陛下,难道这就是你等做臣子的本分?”

    李纲、宇文虚中要抗金,岂不知官军腐败,不堪一击,金人气势汹汹,宋军无还手之力,这又让君王如何自处?

    宇文虚中想要反驳,一时语塞,只能摇头叹息。

    “李纲志大才疏,实在是误朕太多!”

    赵桓恨声道:“李纲担任两河宣抚使,殊无建树,且损兵折将,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罪莫大焉! 诏革去李纲的两河宣抚使之职,以种师道代之。贬李纲知扬州事,未得宣招,不得回朝!”

    宇文虚中大惊失色,上前急道:“陛下,李纲虽有过错,但志虑忠纯,一心为公。陛下看在他忠心事君的份上,饶他一次吧!”

    侍御史李光也上奏道:“陛下,李纲并无大过。两河诸军之败,李纲空为宣抚使,却不能调动诸军,诸军战败,与李纲何干。焦安节不法,李纲斩之,已是做到本分,并无罪责。请陛下收回成命!”

    大殿中其他臣子都是默然不语。金人铁骑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如今还是求和的好,或许还可以落个苟延残喘。

    皇帝这么做,分明是在向金人表态。如此卑躬屈膝的做法,只能让金人更加轻视大宋,对时局起不到任何帮助。

    赵桓大怒,金人即将回兵南下,若是再来一个兵围汴京,他怕要做那覆国之君了。

    唐恪见赵桓脸色铁青,上前道:“宇文虚中,李光,你二人为佞臣求情,指责君王,实为大逆不道。还不快快退下!”

    李光梗着脖子道:“陛下,臣一心为公,并无私心,可比日月。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让李纲重返朝堂,为国谋画!”

    宇文虚中也是肃拜道:“请陛下三思!”

    大殿中,只有两个臣子为忠臣求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帝国真的已经走到了日落黄昏,血色全无。

    赵桓眼神冰冷,转过头,对着唐恪说了几句,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侍御史李光坐言事,贬监当。宇文虚中妄言国事,贬为知楚州事。来人,赶出殿去!”

    唐恪继续大声道:“遣徽猷阁待制王云、阁门宣赞舍人马识远出使金国,秘书著作佐郎刘岑、太常博士李若水分使其军议和。”

    众大臣一起肃拜道:“臣遵旨!”

    宇文虚中心中冰凉。大宋,真的是大厦将倾,无可救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