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81章 行军(2 / 2)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坎坎,又或是王松关关雎鸠,在向她暗示些什么?

    林大虎却是摇了摇头,嘴里面说道:“大官人,小人真的没有听过这样的什么民歌,不过,还是很好听的,你再教教大伙!”

    王松并不知道,他所唱的陕北民歌,是在陕北彻底荒芜、沙漠化以后所诞生的,距离后世也不过三四百年的历史。

    在这个时代,由于过度开发,堡寨的大量修筑,草地面积大量减少。再加上气候寒冷,处于高压状态的游牧民族南下,使本已疮痍满目的陕北地区更是雪上加霜,自然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森林遭砍伐,植被大量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但是无论如何,还没有达到后世那种黄沙漫天,沟壑纵横的荒凉景象,自然也就没有这种民歌诞生的土壤。

    听到林大虎的话,王松不由得遗憾的摇摇头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一人,在水一方,看来陕北的汉子,还是在唱着几千年诗经里的东西! 却不知这河东,有什么好听的民歌没有?”

    张横在一旁摇头道:“大官人,这河东的小曲小人倒是听过一些,民歌什么的,小人就孤陋寡闻了。”

    林大虎在一旁说道:“相公若是知道什么河东曲子或民歌,唱出来大伙儿听听,权当解闷!”

    旁边的军官也都起起哄来,折月秀也是停下了脚步,抬起头来看着王松。

    王松点点头,笑道:“那我就献丑了,唱得不好,大家莫怪!”

    折月秀心里暗自“哼”了一声,不知道这家伙又会冒出什么惊人言语。

    王松看了蒙脸的折月秀一眼,清了清嗓子,站到一块高石上,开始唱起了那首著名的河东民歌«走西口»来: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无数山陕、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在这条路上,无数饱含希望的穷苦人死去,无数人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满含希望继续前行。

    而«走西口»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将男女至爱、离情别绪与人生苦情一并抒发,以凄婉的歌声,揭开了移民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饱含着时代的沧桑。

    众人还没有从那高亢、饱含深情的声音中反应过来,王松已经唱起了另外一首有名的民歌: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林大虎疑惑的在一旁问道:“大官人,这高粱酒是什么酒啊,就是红曲酒吗?”

    这个年代,还没有高粱酒。王松想了一下,回道:“这高粱酒,是比烧酒还纯的一种好酒。有些人家嫁女儿的时候,会自己酿造一些这样的好酒,作为自己女儿的嫁妆。”

    林大虎不由得吞了一口唾液,向往的说道:“怪不得是搭起了红绣楼,抛撒着红绣球,小娘子招亲,这样的酒一定很好喝!”

    李孝春也在一旁打趣道:“大虎,不知哪家的小娘子会倒大霉,嫁给你这个酒鬼! ”

    张横也是笑道:“讨了娘子,又有酒喝! 若是没有战功,讨娘子的银子从哪里来?”

    林大虎涨红了一张脸,说道:“张大哥,有没有战功,到时候战场上自有分晓,你等着瞧就是!”

    众人在一起说笑,折月秀却是脸红了半分。这王松如何一点也不害臊,这样露骨闷骚的曲子,他也唱得出来!

    那红红的高粱酒,到底是什么鬼酒,真的那么好喝,真的是女儿出嫁时的陪嫁吗?

    “你搭起那红绣楼呀,抛洒着红绣球呀,正打中我的头呀……”

    山梁上,一个个原来沉默不语、闷骚的士卒也跟着王松大声唱了起来,就连那折小娘子也轻声细语的加入了其中。

    群体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她也只是一个年纪尚幼的少女。

    看到王松的眼光看过来,她心慌不已,不由得低下头来,加入赶路的义军人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