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3章 新兵(2 / 2)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事,进了军中的汉子,很少有人愿意离开。”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来往往,军营中的年轻汉子们来来往往,涛生涛灭,但大江奔流,不可阻挡,这也是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

    董平倒是干得不错,不用王松操心,隆德府募兵练兵三万余人,清一色的精兵强将。

    仿佛是要应征王松所想的一样,蒋虎在旁边接着说道。

    “相公尽管放心,咱们河东练的兵,绝对会超过河北!”

    王松看了看蒋虎脸上自信的表情,哈哈笑了起来。

    军人,自有他们的一份骄傲。

    “蒋虎,兵练的好,兄弟们都有功劳,但这文化课学习也不能落下,这可是要考查的。”

    “相公尽管放心,这是军中训练的日常,谁也不敢落下!”

    蒋虎陪着笑脸说道,心里却是暗自的发慌,自己平日里学习吊儿郎当,看样子是得回去加把劲了。

    “王伦公,营田屯田,你是居功至伟,辛苦你了!”

    营房之中,看着眼前又黑又瘦,面容憔悴的王伦,王松感慨万千。

    “相公,下官总算是不辱使命!”

    王伦心头升起一股热浪,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感觉有了回报。

    “很好,王伦公,一定要安排好秋收,秋收之后,大军就要北上收复太原,军中能够吃上新粮,这可多亏了王伦兄你啊!”

    王松心中颇为满意。这些个精兵强将,果然是不负盛名。

    “等秋收完毕,我会向朝廷奏请你的功绩,你就耐心等候吧!”

    听到王松的话,王伦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当不当官的下官倒不稀罕,只望跟着相公能够扶危济困,安抚百姓,踏踏实实做些事情,这也就足够了!”

    “说的好!”

    王松和一众人坐下,大声赞道:

    “乱世之秋,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咱们都要好好的为百姓做些事,也不枉在这世上走了一遭!”

    他看了看旁边的邓世雄和张横,问道:

    “河东粮食丰收,你们两个怎么哭丧着脸,难道这不应该值得高兴吗?”

    “相公,粮食虽然是丰收,但咱们要花大价钱买盐,军中和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

    邓世雄上前抱怨,言语里很是无奈。

    “相公,自从这解盐被金人占了以后,河东一直就缺盐。军中倒是无碍,只有靠朝廷的供给,可是这地方上的百姓,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没盐怎么能行!”

    王松怔了怔,随即继续问道:“百姓吃不上盐,身上就没有了力气,种不了地,难道就没法子解决?”

    河东县被金人占据,连接陕西,河东解池的解盐也没法供给隆德府和泽州等地。忠义军新军已经编练完毕,倒是可以出兵攻占河东县了。

    “相公,河东以往用的都是解盐,淮盐即便运到了这里,路途遥远,价格翻了数番,百姓哪里都买得起!”

    张横话音刚落,邓世雄又接着说道:

    “前些日子,兄弟们抓了不少私盐贩子,不过都是些穷苦百姓,就给放了。他们的土盐价钱倒是比市面上便宜许多,百姓们也愿意买。”

    “市面上,如今这土盐价钱是多少?”

    “回向公,如今是三百文,私盐贩子是八十文,便宜了一半还多!”

    “三百文,这老百姓怎么吃得起!”

    王松不由得目瞪口呆,万万没有想到,这土盐的价钱也涨到了如此地步。

    “谁说不是!”

    王伦摇头道:“下官问过百姓,金人没有南下之前,这河东的解盐价只有十几二十文,土盐更是几文钱,如今却翻了数十倍之多,百姓即便有了粮食,也是没盐可吃!”

    河东解盐名闻天下,大宋财政收入,多赖解盐支撑,尤其对西北边防军需开支,尤为意义重大。解州两盐池所产之盐最为精好,年产量在九千万斤以上,占大宋朝廷税赋的三成左右。大宋朝廷对解盐的生产、管理极为重视,朝廷专设“制置解盐司”,地方专设“制置解盐使”,盐场还设有盐官及办事官吏,同时还从盐丁中选人充当场吏等头目。

    除了解盐,河东的并州、石州、河中府等地还生产由熬煮卤土而成的“土盐”,虽然质量不好,却是胜在便宜,民间穷苦百姓多食之。

    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的土盐,价钱已经到了80文,而且相比官盐的价格,又不知便宜了多少。

    “如此说来,这解盐是大大的碍了咱们的道了!”

    王松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看样子,是该想些法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