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7章 笔刀(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奸………中华旧地,犹以燕云之地汉奸巨多,此辈为图一己富贵,家族利益,投靠异族,煽风点火,可谓数典忘祖,无父无母,无耻之极!”

    时韬看得手心冒汗,聚精会神,继续读了下去。

    “为警示世人,明辨忠奸,特将此汉奸之大名列于纸上,昭告天下,使汉人人人有气节,知廉耻,爱民族,兴国家。”

    “汉奸榜列表如下:

    第一名: 刘彦宗(故辽大臣,已死)。

    第二名: 时立爱(金燕京留守,故辽大臣)。

    第三名: 郭药师(金平州留守,故辽、故宋大臣)。

    第四名: 左企弓(金枢密院事,故辽大臣,已死)。

    第五名: 张通古(金工部侍郎,故辽大臣)。

    第六名: 高庆裔(金西京留守,故辽大臣)。

    第七名: 韩企先(金枢密院事,故辽大臣)。

    第八名: 耿守忠(金西路汉军都统,故宋大臣)。

    第九名: 董才(金东路汉军都统,故宋大臣)。

    第十名: 韩昉(金礼部尚书,故辽大臣)。

    第十一名: …………”

    叔父时立爱竟然被列在了汉奸榜第二位,时韬看的怒不可遏,想要一把撕烂报纸,却又忍着性子看了下去。

    “女真蛮夷,狼子野心,罪不可赦。自宣和末年金人南下侵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汉人尸积成山,血流成河,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水深火热。金人所犯之罪行,罄竹难书……”

    时韬若有所思,缓缓点了点头。别的不说,光是那燕京城东南的奴隶市场,这几年进出的汉人奴隶,就不下十几万之多。汉人奴隶妻离子散、凄惨绝伦的命运,的确是让人不忍卒视。

    “国贼,杀我族民,毁我文明,既有汉人,亦有金人、夏人,而今则以金人居首,夏人次之,宋人附尾,人人皆可杀之。现将国贼之名单,依所犯之罪行,附于纸下,望国人谨记之。”

    时韬精神一振继续看了下去,他倒想知道这国贼的排位,到底是怎样的。

    “国贼榜名单:

    第一名: 完颜吴乞买(金国君主)。

    第二名: 完颜宗望(原金人东路军侵宋元凶,已死)。

    第三名: 完颜宗瀚(金军西路军元帅,侵宋元凶)。

    第四名: 完颜娄室(金军西路军都统制)。

    第五名: 完颜宗弼(金军现东路军主帅)。

    第六名: 完颜银可术(金军西路军副都统制)。

    第七名: 完颜宗干(金国相)。

    第八名: 完颜希尹(金军右路监军)。

    第九名: 完颜昌(金军监军)

    第十名: 李乾顺(西夏君主)。

    第十一名: …………”

    时韬看完,呆了半晌,恍然若失。

    “尔等堂堂华夏后裔,炎黄子孙,数千年文明,高贵如斯,却于岩居穴瞑之蛮夷野族之膝下,奴役本族之百姓,致使尧舜之文明故邦,竟成腥膻弥漫之地。凡汉家儿郎,宜高举义旗,奋起抗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时韬抬起头来,饮了一杯酒,指着报纸涩声道:“李华,这就是刘云他们不愿意和咱们在一起的缘故呢?”

    李华点了点头,面色也是无奈。

    这些日子以来,随着这报纸在燕云十六州之地传播,“民族”与“汉人”的字语在燕云之地也成了热门话题。许多汉人,尤其是年轻人,又悄悄穿回了汉家衣冠。不知不觉中,结社的年轻士子多了起来,“炎黄后裔”、“春秋大义”也成了他们热议的话题。

    往日里,他们只是浑浑噩噩地活着,并不知道自己出身的高贵。如今谈到自己的先祖,谈到自己的文明,那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自豪感,从心灵深处全部迸发了出来。

    就像报纸上所登的一样,“华夷之辨”乃是确立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明。“国家民族”则是提醒众人,要忠于自己的民族,。“蹈义而死”,则是要人人有牺牲精神,建立中华文明的理想国。

    “刘云想要做回汉人,又岂是那般容易! ”

    谢一峰摇摇头道:“戎狄蛮夷,南人视我等为番人,女真人又当我等是汉人。汉人孱弱不堪,又岂是女真人之敌手。原来还有个王松,现如今王松已死,汉人又是一盘散沙。这天下乱糟糟的,不知道要到何时?”

    “谢兄弟,你说的甚是!”

    李华黯然垂头道:“可是,你能否定自己是堂堂正正的汉人吗,我等谁都没有办法否定!”

    时韬苦笑道:“可不是吗?不然我伯父又为何被称为“汉奸”,而不是“女真奸”、“契丹奸”。就如董才和郭药师一般,即便是被赐为完颜姓,可他们还是汉人。谁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民族!”

    烤好的野味被端了上来。原本兴致勃勃的几人,此刻都变的索然无味。

    一阵秋风吹过,谢一峰不由得裹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