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6章 和议(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天子的意思明白在那里,就是要南迁以避敌锋。你一个失宠旁落的状元公,还在这里巧言令色,违逆君王,真以为你还是赵桓的中书侍郎吗?

    何栗义愤填膺,他只不过不愿如此轻易丢土舍地,却遭到了这位御史中丞的无情攻击。他难道不知,一旦难迁,黄河以北皆入金人之手。要想再恢复,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他刚要争辩,赵佶阴冷的目光扫了过来,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自己一个失宠的闲人,哪有资格去管这国之大事。一味强求,只能更讨人嫌,李纲和宇文虚中,不已经是前车之鉴吗?

    “陛下,和议可以斟酌。两河糜烂,盗匪四起,即便割于金人,恐怕数年内也难以平复,若要恢复,或需更长之数。”

    耿南仲走了出来,朗声说道。

    这个时候,他再不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恐怕南迁以后,自己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

    反复无常的小人,骑墙的朝秦暮楚之辈,谁又敢倚为心腹!

    “和议中的尊金主为皇伯,上尊号;每年向金贡纳银50万两、绢50万匹,可以斟酌一下,以不失我大宋朝廷之颜面,不损陛下之威严。”

    赵楷、赵构等一种皇室亲王,都是紧紧闭上了嘴巴。事关重大,谁也不敢妄语,以免被历史记载在册,自污其身。

    唐恪上前一步,肃拜道:“陛下,和议中可尊金主为皇兄,上尊号;每年向金贡纳银20万两、绢20万匹。金人必会答应。臣附议耿相之议。”

    不说贬辱王松的谥号,割让两河之地,大好河山,就被这些主和派的大臣们,这般轻易割舍了。

    看到赵佶脸色缓了下来,秦桧脑子里快速转了一圈,立刻有了主意。

    “陛下,朝廷南迁,可命一肱骨大臣留守东京城,节制王师。我大宋历代君王陵墓都在西京,可命一大臣为西京留守,镇守洛阳,看护祖宗陵墓。陛下圣裁。”

    赵佶轻轻点了点头。大殿里的其他大臣纷纷吵嚷起来,众人七嘴八舌,也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

    “陛下,宗泽老当益壮,忠勇可加,且屡败番贼。陛下可委其为东京留守,节制诸军,以挡金人。”

    既然迁都已经势在必行,何栗还是想做最后的努力,留宗泽这样的肱骨大臣留守东京城,以免京畿之地被金人荼毒。

    赵佶脸色缓了缓,微微点了点头。

    “何相,这才是臣子之言。诏令宗泽速回京城,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节制诸军。”

    何栗一颗心稍微安静了些,肃拜了一礼,退了回来。

    他的仕途已经中断,到了江南以后,只要能安享晚年,朝中这些破事,他再也懒得理会。

    “陛下,金人对王松恨之入骨,若是得其尸骨不得,必会变本加厉。以微臣之见,王松之谥号“缪丑”,朝廷宜答应金人,也可告诫诸军,不得武夫弄权,贻害无穷。陛下三思。”

    秦桧走了出来,正气凛然,一幅忧国忧民之态。

    耿南仲马上站了出来,肃拜道:

    “秦中丞此言善矣,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唐恪也站了出来。

    赵佶点了点头。王松是儿子赵桓的左膀右臂,打压王松,毁其名节,夺位也显得名正言顺。

    “秦中丞之言,甚和朕意。夺回王松“谬忠”之谥号,赐其“丑谬”,家人下狱,昭告天下,以慰天下士民之心。”

    秦桧等人一起肃拜,人人都是心头欢喜。

    王松死后,恶名布于天下,遗臭万年,众人终于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

    “郓王,朝廷若是割让了黄河以南,金人又挥兵南下,朝廷又该如何自处?”

    山东的刘豫叛乱,归顺了金人。金人无论是从陆上还是海上,都可以南下追击宋军,和议似乎显得不堪一击。

    “陛下无忧,王松旧部,尚有数万人散于两河之地。此辈恨金人入骨,必会结寨抗金。金人后路不稳,必不敢轻易南下,免得后路被断。”

    秦桧在太原忠义军中待了数月,对忠义军的内情知道一些,分析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秦中丞果然是老成持重,所言甚合朕心。如此看来,金人也有后顾之忧,迁都之事,可以徐徐而行了。”

    已经决议南迁的赵佶,轻轻咳嗽了一声,大殿里面马上安静了下来。

    “何相公,肃王,你二人人作为朝廷的和议正副使,去金营一趟。”

    赵佶缓缓说道:“纳银改为20万两、绢改为20万匹,王松死无骸骨,贬其谥号为“缪丑”,其家人下狱发配,其他和议上的条件,都答应金人。”

    何栗无奈,和赵枢一起上前,肃拜道:“臣遵旨。”

    众大臣一起上前,肃拜道:“陛下圣明。”

    赵佶点点头,朗声道:“朝廷南迁已定,咱们来商议一下,南迁的细节。”

    耿南仲赶紧上前,肃拜道:“陛下,郓王和康王都是年少有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