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7章 青年(1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四川,成都府路,隆州仁寿县。

    县城东门的城墙外南侧,热闹非凡,围满了人。除了头缠白布,粗衣笀鞋,身背竹篓的百姓,还有几名个宽衣缓袍,头戴黑巾的士子。他们兴致勃勃,正围在一起,看着墙上的两份招生启事。

    “……北虏猖獗,山河动荡,百姓受苦,凡有爱国之心之青年,均可前往河北大名府入讲武堂考试学习。凡年龄在18岁以上,35以下,身体健康、文理通顺、品行端方者都可进入考核。学员人数及入堂日期由忠义军督练处督办。通过考核后,预定一年毕业,预定名额600人,毕业后作为下级军官进入军中,实习一年合格者为中低级军官……两河、陕西宣抚司……”

    “都别吵,都别吵,该我了!”

    一片吵闹声中,众人的目光移到另外一张招生启事上,又有人跟着读了起来。

    “两河、陕西宣抚司公告,因治下百姓人口众多,民政庶务繁忙,民政官员捉襟见肘,现招收行政管理人员,凡年龄在18岁以上,22以下,身体健康、文理通顺、品行端正者皆可报名。通过考试后,学员学期一年,预定名额600人,毕业后在地方官府实习一年合格者为吏员……两河、陕西宣抚司……”

    好不容易读完,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吵吵嚷嚷起来。

    “这“讲武堂”是忠义军办的,那不是和朝廷对着干吗?”

    “还有这“行政学堂”,这学完出来以后,到底算是哪里的官啊?”

    人们议论纷纷,摇头晃脑,有人冷笑着说道。

    “朝廷都把黄河以北割让给了番子,人家忠义军自己收回来自己干,和朝廷有什么鸟干系?去了讲武堂,就是忠义军的军官。行政学堂当然是去宣抚司下面的官府做官。皇帝都跑到南边去了,江南那么乱,给你个官你也不敢当!”

    有人笑道:“我孙二终于否极泰来了!我马上去河北应试,以后就是青天大老爷了!”

    “孙儿!”

    有人叫着孙二,引起旁人的一片哄笑。

    “你也不看看,上面写的清楚,凡是前去的人员,必须得经过学科考试和身体测试。学科考试科目有: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等等;还有身体检验:耳力、视力、身长、力气等等。不要说学识,就你那弯腰驼背的,就这身体检验,你也通不过。”

    众人嘻嘻哈哈吵吵闹闹,后面的一个年轻士子摇了摇头,手上提着一串药包,向着城外而去。

    三十里地,士子却走得极为轻松,从头腰间的佩刀和精神抖擞的样子,看起来身体素质不错,应该是经常练武的缘故。

    竹林处阵阵的琴声传来,年轻士子抬起头来,看到竹林中露出的房屋一角,会心地一笑。

    听琴明意,自从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从来没有这么欢快的琴声了。

    “爹,我回来了!”

    顺着绿草乱生的斜坡上了高台,看到父亲正在门前弹琴,琴声欢快如流水,年轻士子笑道:“爹,看来你的心情不错!”

    琴声停了下来,虞祺站了起来,笑容满面。

    “大郎,怎么样,一路上还顺利吧?”

    虽说县城距离家里只有30里路,但是这路上并不太平,遇上盗贼,也是常有的事。

    “爹,没什么事。再说,要是有事,凭我腰上的家伙,对付三四个不成问题!”

    年轻士子自信地拍了拍腰间的钢刀。

    年轻士子叫虞允文,刚好20岁。其先祖为唐初名臣虞世南。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任仁寿郡守,虞氏遂定居于此。

    虞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金人南下,

    母亲去世,父亲孑然一身,且身患疾病,虞允文便担任起了照顾父亲的职责。

    “大郎,你先把药放下,咱们说会话。”

    进了门,放下药包,虞允文看了看桌上的包袱,都有点愣了一愣。

    “爹,你这是要出远门?”

    “不是为我准备的,是为你准备的。”

    “给我准备的?”

    虞允文一头雾水。

    虞祺笑了一笑,摆了摆手,示意儿子在前面的凳子上坐下。

    “自从这报纸传到了四川,你便整日里心神不安。”

    虞祺指了指桌子上面整理好的一叠«警世钟»,微微一笑,虞允文的脸不由得红了起来。

    “原来爹都知道了,孩儿让爹失望了。”

    “爹又有什么失望的!你忠肝义胆,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夙夜长叹,爹没有说错吧?”

    虞允文不好意思的点点头,随即又挠了挠头。

    “孩儿也是看到了报纸上的“饮冰十年,难凉热血”,还有那“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抗敌之心”,也是心有戚戚,是以不能自已。还望父亲见谅!”

    虞祺微微点了点头。儿子才华横溢,志向远大,若是时局灰暗,儿子待在身边,也无关痛痒。如今朝廷式微,龟缩江南一隅,犹难以自保。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