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4章 风雨欲来(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历史上的这场起义,持续了五六年之久,由岳飞等人剿灭。现如今,没有了岳飞,不知道这些人的结局如何。

    “还是要密切派人查探,不可断了消息。”

    王松叮嘱了一下,话题转到了大宋朝廷身上。

    “听说赵构在扬州厉兵秣马,编练新军,不知是真是假。听说翟亮也在扬州,颇受重用,是也不是?”

    翟家满门忠烈,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翟亮又是年轻气盛,一直想光大门楣。大宋朝廷南迁,翟亮没有留在忠义军中,而是追随了大宋皇室南下。

    “相公所言不错。”

    对于王松直呼赵构之名,李若虚也是有些诧异。按理说,王松生性豁达,胸怀也甚是宽广,但他对康王赵构,以及御史中丞秦桧等人,好像愤恨甚深,也不知是何缘故。

    “翟亮被朝廷任命为御营前军统制,专司编练新军。康王赵构驻守淮扬,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吕颐浩大兴土木,修葺城墙,颇有些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意思。”

    扬州为淮南东路的首府,赵佶率大宋皇室衣冠南渡,淮南两路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历史上,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词中有“烽火扬州路”一句,也是表述江淮地区的战事频繁。

    大运河穿过扬州而北,扬州完全掌控了运河之利。金人占了山东,势力已经到了淮河,若是要南下,扬州首当其冲。也不知道,朝廷编练的新军,能否挡住金人的铁骑。

    王松看着远处,似有所思。

    徐州处于南北交接的战略要地,再加上周围河流纵横,向东可以直接出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忠义军利国监冶铁之名,盛于天下,可和邯郸媲美,绝不能落入金人手中。

    “我最担心的还是河东。”

    王松皱眉道:“如今天气转凉,完颜宗瀚必会

    率军下,太原府和陕西北路恐怕会首当其冲。”

    金人兵强马壮,若是起倾国之兵,集中对付一路,忠义军也很难招架。

    “相公,河中府控据关河,山川要会,秦晋争衡之地,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况且,解盐关系我军根本,河中不可不据也!”

    黄纵思索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况且,解州产硝多多,我军火药制备,也是缺之不得。河中府驻扎大军,可以随汾河和黄河而上,伺机北上增援太原城,我军不可不重视。”

    王松点了点头。果然都是历史上证明过自己的人精,一眼就看出了战局的关键。

    黎城大营,根本没必要放上万人马。两河地广人稀,可以把大部人马调到河中府去,留一部人马回城即可。

    “黄公、朱公,我欲让你二人牧民河东,和王伦公一起,同时稳定河东军政,以应对金人大军南下。”

    一下派出三位心腹幕僚经营河东,可见王松对河东的看重。河北有他和李若虚,想来足可以对付。

    “相公,在下只是一介书生,战场临敌,纵横疆场,还是需要一位武官接任。”

    朱梦说也是接着黄纵的话说道:“相公,河东民生,在下责无旁贷。但若是军事上,还是军中将领好的多。”

    忠义军军中猛将无数,无论是张宪、董先、李彦仙、王彦,还是张横、邓世雄、牛皋、杨再兴,个个都是如狼似虎。治军,还是这些人更好些。

    王松沉吟了一下道:“黄公去河中府,李彦仙主管军事,你居中策划,主抓河中府和河东南部的民政。提点刑狱、恢复民生、办学教化,责无旁贷。”

    黄纵肃拜道:“下官谨遵相公谕令。”

    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掌控万千人生死,一展胸中抱负,修身治国平天下,可谓尽矣。

    “朱公担任太原知府、兼任军中策画。军务由张宪、牛皋等人掌控,尽快恢复太原府以北的沂州、代州、岢岚军等地。即使不能军事占领,也要实行政务上的宣化。”

    朱梦说慨然应允,满脸通红。

    王松沉声道:“天气转凉,金人克日南下,或会效追辽帝之故事,搜山检海,攻略江南。泰山压顶之下,朝廷或许会集中陕西西军,在陕西和金人来一次大对决,以减缓其南下之攻势。”

    历史上,大宋朝廷为了缓和金人攻略江南的计划,不得已在陕西战场和金人对决。虽然兵败,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南的压力。

    而现在,金人人为了孤立河东、河北,肯定会对河东的侧翼陕西,以及河南发动攻势。

    若是金人紧逼陕西,一定要在秦人旧土、关中之地,让这些暴虐者,好好的再流一次血,一定要比上次在府州流的更多。

    “如若金人进逼陕西,必定会是一场大仗。到时我军从河中府或岢岚军、保德军入陕,和金人正面大战一场,定要让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王松抱拳行礼,肃然道:“各位拜托了!”

    几人一起施礼,人人面色凝重,均感压力骤增。

    众人心思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