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9章 苍生(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芥一般,死了的人纵然可以一了百了,活着的人,却无论如何还得想办法殚精竭虑地活着。

    陈平双眼通红,站了起来。他踏进破屋里面,靠着破墙坐了下来。这几天,他得时刻注意着妻子的坟头,以免妻子的尸体被人刨出来,当了吃食。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外面忽然响起了震天的喊叫声,陈平紧闭的眼睛一下了睁了开来。

    他迈出破屋,向着前面看去。只见无数的难民从河边各处的断壁残垣中、芦苇荡中、发疯一般地向岸边涌去。

    淮河岸边,许多难民跪在泥水中,不停地磕着头,仿佛遇见了救星一般。

    天空依然阴霾密布,江面上一层轻雾。若隐若现之中,几片高大的油帆映入陈平的眼帘。尽管距离尚远,陈平也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旗子上面斗大的“王”字和“宋”字。

    “是忠义军来了!是王相公的队伍来了!”

    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充满了整个原野,淮水岸边,无数的宋人百姓一起,哭喊着跪在地上。而在距离岸边的不远处,正有漫山遍野的难民拖家携口,向岸边挣扎着奔去。

    陈平夹在难民人群中,踉踉跄跄,疯狂向前,丝毫不惧寒冷。他按耐住心头的激动,一颗心像是要跳出来了一样,大踏步向船只的地方而去。

    “赶紧派士卒维持秩序,准备熬粥,接济百姓。”

    李宝从一艘大船上下来,脚踩上岸边湿硬的土地,看着两岸无数衣衫褴褛、哭喊一片的百姓奔涌而来,不禁睁大了眼睛。

    老天爷呀,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难民

    这些人头发蓬乱如野草,面黄肌瘦,衣衫破烂,很多人大冷天的还穿着单衣,也不知道他们在这岸边的残垣断壁里面,经受了怎样的苦难

    此番他奉命南下,旨在打通海路,迎接黄师舜从福建沿海送来的海船,占领一处港口,打造海军。

    不用说,他也知道,王松要的是淮海出海口,以及流求这个南下北上的根据地。

    据说琉球群岛长达上千里,岛上有大量的硫磺,王松还画出了其中的几处地方。

    虽然手中有草图,李某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无论是流求,还是几千里长的琉球海岛,要想找到硫磺的产地,殊非易事。

    王松授予了他诸海沿岸制置使一职,外兼流求刺史,让他处置一切与海域有关的战事。

    流求刺史,承北望南。王松如此看重,必然是要对江南,甚至是海外用兵。

    一路过来,沿运河而下,忠义军的战船凭借着船坚炮利,顺便扫荡了河面上伪齐的几十艘水师战船,一举平定了淮水以北的内陆河面。

    只要沿着涟水军东进,不到一个时辰,就可以入海,或北上海州、密州,或南下扬州、明州,适应海军的海港足足有五六个之多。

    南下占据流求,形成一处海军基地,北上的话,也不会和大宋朝廷发生任何冲突,海州和胶西湾,都是海军驻扎的优良港湾。

    南下则可以控制楚州、泰州、通州的淮盐,完完全全解决忠义军的饷银问题。

    岸边的士卒正在岸边忙着搭锅造饭,无数的难民围在一旁,或坐或躺或站,却是规规矩矩,谁也不敢上前滋扰喧哗。

    任是谁都看得出,这些家伙喊的让人心热,可是军纪森严,透着那么一股杀气。

    怪不得忠义军杀贼无数,光一看这军容,就知道名不虚传。

    “吃完饭,把这些百姓都向京畿周围、或是河北、河东运送,免得丢了性命!”

    将士们都是义愤填膺,摇头叹息。两淮之地两年三熟,甚至一年两熟,百姓历来安居乐业,不愁吃穿。

    谁知金人一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方盗匪横生,直若人间地狱。

    “谁出过海,出过海的可以马上上船,加入忠义军水师!”

    李壮大声呐喊,难民里走出来一片,密密麻麻。

    “将军,小人出过海!”

    “小人出过,去过高丽!”

    长在海边的汉子,许多人都是海上能手,水手、纲首比比皆是。

    陈平经常架船出海,自然是不居人后。

    “兄弟们,你们都是心甘情愿对抗金人吗”

    看到岸边一群衣衫褴褛、面色各异的难民们,李宝沉声问道。

    “只要能跟着忠义军杀金人,为死去的家人报仇,小人做牛做马,心甘情愿!”

    “小人愿意,只要给口饭吃就行!”

    李宝点点头道:“我可以收下你们。不过军令如山,一旦到了军中,就要接受军规军法,否则就要严惩!”

    众人一起稽首道:“多谢将军!”

    李宝点了点头。留下江船带领一部将士占据楚州,驻守涟水军,修筑河堤,建船坞船厂,其他的战船则是继续南下,等到了流求,这些新募的百姓,还得好好地训练一下。

    突然,岸边的百姓人群中响起了婴儿的哭啼声。有百姓在人群中大声叫喊,对周围人连连作揖,显然欣喜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