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6章 风云动(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军一溃千里,几乎全军覆没。征战西部边疆数十年的西军,在张浚这个“蠢货”手里毁于一旦。

    张浚为了此次战役,将陕西的赋税征收到五年以后,后勤物资和金银珠宝堆积如山。战败后,金人毫不费力将这些辎重全部夺取,史载:“金人得胜不追,所获珍宝、钱帛如山岳,不可计”。

    张浚掏空了陕西的家底,使得宋朝很难在陕西重新集结起一支大军队,以至于陕西沦陷不可避免。宋室渡江以后,大宋一朝,再无北顾之力。

    内部倾轧,勾心斗角,再有张浚这样志大才疏的统帅,遇上女真铁骑的冲击,焉有不败之理?

    败了不要紧,陕西的民脂民膏,可不能落在女真人的手里,变成资敌的本钱。

    “相公,以陕西西军对付金人倾国来攻,恐怕是两败俱伤。相公,咱们到时候要不要出兵相助?”

    郭永说完话,脸上一红。毕竟,这等军国大事,他没有强迫忠义军出兵的权利。

    “即便我想出军相助,张浚也没有邀请。再说了,几十万西军,不差我几万忠义军将士。我总不能冷脸去贴冷屁股吧。”

    王松摇了摇头。张浚自以为兵强马壮,不屑于忠义军的相助,也唯恐与忠义军扯上关系。那些朝中的士大夫,包括赵佶父子,恐怕都在盯着他。

    “郭公,你有所不知,忠义军虽有10万之众,但大部分都是新军,没有上过战场。若是贸然卷入大战,恐怕会死伤惨重,还可能元气大伤。陕西西军几十万,足可以自保。郭公是多虑了!”

    李若虚赶紧上前解释。事实上,王松派不派大军前往,他们这些幕僚说了也不算,最后还是要王松拍板决定。

    “张浚不发话,咱们是师出无名。况且,金人南下,夏人恐怕也会牵涉其中,再加上伪齐,咱们已经是腹背受敌,还是养精蓄锐,练好了兵早说。”

    杨再兴也是频频摇头。这样的事情,明摆着可以坐山观虎斗,坐享其成。人家大宋朝廷都不发邀请,忠义军又何必使劲向上凑。

    十几万西军精锐,忠义军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

    王松

    轻轻笑了一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张浚志大才疏,金人都是虎狼之士,这看似势均力敌的一战,宋军势必大败,退出陕西。

    这可是历史证明过的事情,又那里来的侥幸。

    “陕西一战,我意从河北调两万精兵,河东出三万,从河间府、保德军入陕。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一次咱们一定要雷霆一击,痛击金人。”

    靠着自己对历史的预知,这一次宋金的决战估计还会在三原地方。若是能把进犯陕西的金兵打残,对女真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相公所言甚是。若能集中兵力,让女真人死伤惨重、元气大伤,至少可保西北10年的太平!。”

    李若虚点了点头。出兵有出兵的好处,不出兵也有不出兵的理由。不过若是能痛击金人,两河的太平指日可待。

    “相公,女真人已将河外三州许给了西夏人,共同对付宋军。西夏与折家乃是百年世仇,如此一来,恐怕河外三州也要卷进战火。相公不得不防啊!”

    一提到府谷折家,杨再兴和一等卫士马上变了脸色。

    “相公当年为了救折可求,几乎身死,忠义军也险些分崩离析。折可求这厮,真是该杀!”

    “那以杨兄弟的意思,一旦夏人和折可求交战,咱们救还是不救?”

    李若虚话音未刚落,杨再兴已经摇头大声道:“不救!等夏人和折可求打完了,咱们再去收拾夏人!”

    李若虚摇头道:“相公,以折可求这种自私自利之徒,若是相逼甚急,可能会投了金人。还是慎思。”

    府州一战,折可求伤尽了忠义军众人之心。众人如今想起来,都是心有余悸。尤其是王松重伤,生死只在一瞬之间,再也不值得为此人冒险了!

    “扯远了,现在说的是宋金大战,折可求的事情,以后再说!”

    王松摆摆手,阻止了众人的争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大义面前,岂能斤斤计较,趋利避害。西夏、金国、伪齐,都是我忠义军路上的障碍,要一一除去。”

    李若虚和杨再兴都是面面相觑。蛰伏了一年多,看起来,王松又要对外用兵了。

    “相公,这么说,你是要对金人用兵了?”

    郭永喜笑颜开。到时候十几万西军精锐,再加上忠义军,足可以抵挡女真大军。

    “对陕西用兵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西夏了。中华故地,岂能一直为党项人所盘踞!”

    要不是赵佶愚蠢地终止西北攻略,而去搞“海上之盟”,西夏早已经是大宋的囊中之物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落得个“牵羊之礼”,还忘不了生孩子,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屈辱无耻至极。

    “相公,马宣赞北地的公文到了。”

    王松打开公文,看了一会,把公文放在了桌子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