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河西(2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城的青年,终于被他给调动起来了。

    由最初的行商携带报纸隔三差五,从后来的凉州城自己印刷,河西年轻一代中的许多人,都被唤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年轻的一代,大多没有游历过三山五岳,但他们读的也是四书五经,虽没有体会过“上国天朝”子民的经历,但当这些“老师”语重心长地描述当日的汉唐雄风时,再结合报纸上的描述,无不是心有戚戚,自豪之感也是油然而生。

    原来自己的祖先曾经这样,他们开创了难以想象的雄图霸业,现在到了自己这一辈,开拓进取之路,应当由自己这些人完成。

    当然,调动这些年轻学子心底的爱国热情,并不能根本凉州问题的根本,凉州城的汉人官员,西凉府的汉人部落势力,都是他们拉拢的对象。

    归根结底,凉州城要成为大宋控制的地方,就必须经过一场铁与血的杀戮,才能最终见到分晓。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唱完歌,白衣女子举起拳头,振臂高呼了起来。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下面的年轻人一起大喊了起来。

    “我“兴中会”所有成员,都要舍身为国,不惧牺牲,共成大业!”

    下面的学子,跟着段盛一起挥拳读了起来。

    “我“兴中会”所有成员,都要舍身为国,不惧牺牲,共成大业!”

    学子们无须担心,房子密闭,隔音处理的很好,根本不需要担心被外面的人听到。

    何况,还有院子里警戒的人时刻警惕着街上的动静。

    年轻学子们离去,唯独高孝忠和李瑾被留了下来。

    “孝忠,你父亲还是模棱两可,不愿意表明自己的态度”

    段盛坐了下来,低声问着自己的弟子。

    高孝忠的父亲高甫,是凉州城的高官,西凉府的同知,位高权重,在西凉府经营多年,也是河西情报处重点拉拢的对象。

    “老师,学生惭愧,家父还是犹豫观望。他始终觉得,忠义军不会对西夏用兵,所以才……”

    高孝忠脸色通红,深为自己不能完成先生交代的任务而自责。

    “孝忠,这也没什么,你父亲思虑周全,你也不能怨恨你父亲。不过老师相信,他很快就会改变主意。用不了一年,王相公就要对西夏用兵了。”

    高孝忠和李瑾对望了一眼,都是面色通红,李瑾兴奋道:“老师,忠义军真要对西夏用兵,我真是等不及了!”

    “那是自然,为师岂能骗你。”

    段盛微微笑道:“李瑾,你父亲和兄长那边如何,他们也是观望犹豫吗?”

    李瑾点头道:“回老师,我兄长倒是没有问题,关键是我父亲,非要等忠义军大军西进,他才会做出抉择。”

    她父兄都是军中之人,中下级军官,供职炮灰撞令郎,自然更懂得珍惜机会,保护自身。

    段盛轻轻点了点头。看来,这些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过由此可见,犹豫观望者比比皆是。经过理念上的狂轰滥炸,西夏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这便是异族统制的弊端,没有相同的文化和文明,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你二人准备一下,和其他几个学子一起,到河北大名府一趟。我已经禀明了宣抚司,你们过去以后,在河北的“行政学院”学习一段时间,结交一下三山五岳、大江南北的同龄好友。回来后,另有重用。”

    高孝忠和李瑾都是兴奋不已,差点就要叫出声来。

    去“圣地”大名府,这一番游历学习,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和阅历,也有可能见到王松,更能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

    “老师,“行政学院”里面,也有女同学吗?”

    李瑾忐忑不安地问道。

    “不但有,而且大有人在。都是和你一样的年轻学子,风华正茂,志同道合,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学子们全部离开,在院中警戒的常华推开门进来,反身关好了门。

    “段公,这一群年轻人,人多口杂的,万一咱们暴露了,岂不是功亏一篑”

    段盛哈哈一笑,摇摇头道:“这两年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内奸告密的消息,也不是一次两次,咱们都挺过去了。党项人律法严苛,汉人官员腐烂不堪,这些事情往往不了了之。”

    常华轻声道:“终归还是小心些,人心难测,不要误了大事。”

    段盛微微点头。身处异邦,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踏错一步,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今天来的都是千挑万选,层层筛选的死硬分子,他们知道了什么是春秋大义,华夷之辨,便是有了梦想和信仰,要他们背叛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难上加难。

    “学子们东去大名府,一定要安排好一路上的安全,千万不能出了岔子。这可是咱们的金疙瘩!”

    段盛郑重说道,面色凝重。

    “段公,王相公真的要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