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 天命所归(1 / 3)  宋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王松,休要小看人,我已经16岁了,不是孩子!”

    金敦秀的声音又高高地响起。

    金富轼上前把侄女拉了回来,向王松致歉,王松摆了摆手。

    “如此也好,我就当堂赋诗一首,好让你以后,休要小覷了我中华俊才!”

    王松喝完一杯茶,低头沉思起来。

    满大堂的人都是静悄悄的,不发一句言语,等候他的反应。

    只是片刻,王松就抬起头来,摊开纸笔,在桌上写了起来。

    写完,他把笔往桌上一扔,自嘲道:

    “这首«丑奴儿»,算是在下的一点小小感悟,贻笑大方,莫要见怪!”

    众人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堂中诸人,除了金敦秀以外,大多都是人生经历丰富,历经浮沉坎坷之人,看了都不觉心中一动,似是挠到了痒处。

    马扩想起自己年少时,风华正茂,乐观自信。金人南下,他却报国无门,被女真人抓获,屡屡险死于女真人刀下。

    想起其中的艰难困苦、九死一生,他不由得眼圈一红,险些落下泪来。

    杨再兴心头痒痒,只是大声叫好,却说不出其它称赞的话语来。

    金敦秀傻傻看着王松,一时呆在了当场。

    “好!相公一语道破人生百态,岁月浮沉,可谓天纵之才,老夫佩服之至!”

    金富轼不禁大声赞了一句。果然是七步成诗的鬼才,也只有中华之地,才有这样的锦绣人物。

    “金相公到我两河之地,想必是有要事相商了。”

    王松暗暗思量。高丽使臣宁可舍宋室而到河北,显然是看清了宋室的孱弱,而选择了自己,“事大”之策,果然一脉相承。

    果然,金富轼点了点头,继续了下去。

    “王相公,高丽和大宋书同文,都尊中华礼制,实乃兄弟之邦。金人暴虐,威吓胁迫,高丽是以不得已而事金。大宋两次要借道伐金,我王怕引起女真人猜疑,不得已拒之。如此做法,也是想要无使小国结怨于金。还望相公见谅。”

    “见谅?”

    马扩冷冷道:“我朝前者派使请援,高丽不能从;又欲假道入金,又不从。自念我朝自唐以来,与高丽结好,蒙恩至厚,而竟不从命,其如信义何?”

    马扩的骤然发难,让金富轼心头一颤。他抬起头来,惊恐地看着马扩,同时把脸转向了面无表情的王松。

    “高丽之地,本中华之孤竹国也。周代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隋氏三伐高句丽、唐太宗亦数次征伐,却不能竟。而使此冠带之境,为蛮貊之乡!

    唐高宗屡次大战,先后出兵50余万,征战十几载,终于平定高丽,并置安东都护府于西京,督兵两万驻守。

    唐灭、五代十国,群雄逐鹿中原,遂使高丽王氏兴起。中华再无东进恢复之力。”

    王松缓缓而道,语气温和,却让金富轼心惊肉跳。下面的金有成等人,都是目瞪口呆。

    “辽东本我国之地,西京亦名长安城,乃是汉朝时所设之乐浪郡。本是我中华之地,却遭到高丽占据,岂不谬哉?”

    唐初,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争霸的“前三国时代”,国力最强大的高句丽联合百济攻打

    新罗,新罗节节败退,形势危急,有亡国之忧。

    新罗危难之时,大唐援手,与新罗联手,先灭百济,后灭高句丽,使新罗转危为安,无数大唐男儿把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留在了朝鲜这片土地上。

    然而,高句丽前脚刚被灭,新罗后脚就进攻大唐控制下的百济和高句丽故地,并且趁着唐朝与吐蕃大战,难以兼顾朝鲜局势,最终从唐朝手中夺取了整个朝鲜半岛,活脱脱一个白眼狼。

    “只是,我中华仁义之源,自会捐弃前嫌,重现两国友好,结成兄弟之邦。”

    王松反应之快,让金富轼等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王相公,若是你愿和高丽结成兄弟之邦,老夫愿意回国,在我高丽王面前促成此事。”

    王松点点头,朗声道:

    “高丽和宋朝书同文,同尊中华礼制,若能联手,对付金人,当是两国百姓之福。”

    中华历史上曾数次有机会收复朝鲜,最后却都因为中华内乱而功败垂成。王松自然希望在自己手里,能够收回朝鲜半岛,一劳永逸,达万世之制。

    “中华与高丽同文同种,女真人狼子野心,人面兽心,又岂有泱泱大国之风。高丽虽然臣服金人,也只是时势使然。还望相公见谅。”

    金富轼的回答,又惹来了马扩的一声冷笑。

    “健康元年,金人南下侵宋,迫使大宋人赔偿大量珍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高丽王王楷即派遣郑应文、李侯如金称臣,送上誓表,得到了你们朝思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